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doc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doc

ID:49400672

大小:1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9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doc_第1页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doc_第2页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说课刚刚我上的这节课课题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下面我想从五个方面谈一谈这节课。一、点击教材《空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题的内容。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化学物质,教材选择学生最熟悉的空气入手,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自然地过渡到氧气等后续章节的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从而比较顺利地进入化学世界。可以说本课题是本单元乃至整个初中化学的一个引子。(过渡)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处理本课题时,往往习惯上按照教材编排顺序,先引导学生弄清楚拉瓦锡的实验原理,

2、再模仿其原理进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但仔细想想,这样做的话很明显会扼制学生的探究欲望,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就在想,反过来,如果能由学生自主讨论测定原理并设计出实验装置,再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的设想不是更好吗?而动过手之后,学生一定会有收获,也会有所疑惑,这时候再对比拉瓦锡的经典实验,是不是会更有感触呢? 二、深入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的特点可以用四句话概括:知识水平急剧上升,思维能力空前提高,探究欲望异常强烈,而动手能力却有待培养。三、瞄准目标尝试通过学生实验来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培养学生动手

3、能力、分析研讨、抽象思维及推理能力。四、设计流程(一)首先设计瓶吞鸡蛋这一奇怪的现象引入,利用这一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情境引入有三大优势:首先让学生肯定了一个事实:空气中是含有氧气的,而且对测定氧气的原理有了一定的暗示效果: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哦!可以用物质燃烧的办法来消耗氧气,同时又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可谓一举三得。  (二)接着引导学生剖析原理设计实验。通过想一想、动一动,让学生知晓要测定氧气的含量,不可能取出氧气,只可以消耗,可以通过物质燃烧的办法来消耗氧气,再配以水倒吸直

4、观地看出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再通过比一比、选一选由学生寻找出最佳药品及选择最佳药品的依据。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木炭的问题,很多人认为木炭也可以拿来做此实验,只需要用碱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就行,为此,本人在课堂上为学生明确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木炭在一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会存在氧气不足的问题,就势必会产生一氧化碳,用碱溶液就无法吸收,从而肯定学生提出的红磷才是最佳药品。如此一来,学生对本实验基本上就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三)紧接着由学生分组探究、论证猜想。由小组讨论得出实验步骤,再由学生自主实验,并汇报结果,研讨误

5、差。交流过之后再回头重新审视实验步骤中的重点字词,从而领悟到细节决定成败。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评价。(四)分组实验之后,我们发现学生在研讨实验误差时,找到了很多的影响因素,当然有一些学生并不一定能发现,比如:为什么要预先分5等份,而不是6等份,7等份?其实这些都是教材先入为主的观点影响了我们的探究。这时,我们自然会想到要对本实验作一些改进,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短短的时间内想要一下子由学生自主设计改进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课堂上采用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共同设计

6、出一套改进装置。用具支试管代替集气瓶,可以减少药品的用量;用白磷代替红磷,可以实现在密闭容器中直接燃烧物质,避免气密性因素的影响,并降低污染;用量筒代替烧杯,不再需要观察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而只要从量筒中液面的下降直接读出结果,使实验结果一目了然。激发兴趣的同时,提高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此改进与课本实验的相似度较高,既克服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又避免了课本实验预先分5等份的那种暗示式的验证性实验的缺点,探究意味更浓,对学生有较高的启发性。当然,比较遗憾的是课堂时间有限,没有能够现场演示一下,让实验缺少了一点点真实

7、感。(五)经过了动手操作和动脑改进之后,再引导学生穿越时空感知经典,从而明白拉瓦锡的实验无论是药品的选择还是装置的设计都近乎完美,堪称当年科学实验的典范。再通过感受现代“数字化”先进的测定仪器,将课堂朝着横向、纵向不断延伸,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将课堂升华到了一种更高的层次。课后则以感悟创新作为作业,以创新实验设计大赛的形式,为学生创造更大的挑战自我的舞台。五、全课设计理念与构想___在实验中展现化学的魅力 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全课的设计亮点就来源于对教材实验的横向和纵向的深度挖掘。重

8、点关注了实验探究课的三大要素:1、重点关注细节的实验视角:通过误差研讨避免学生只注重现象和结论,而不注意实验过程和细节的反思。2、重点关注定量研究的实验素养:巧用量筒中液面的变化来取代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的观察,化繁为简、避重就轻。3、重点关注系统化的实验思维:以分组实验为核心,改进实验为铺垫,让学生对比课堂探究实验与拉瓦锡经典实验的异同、与现代数字化手段的差异,从中感知经典、感受现代、最终达到感悟创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