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851400
大小:81.8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5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百济镇初级中学班桂梅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 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并对实验结果加以观察分析,体验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通过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共享实验成果,发展学生善于协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培养学生的科学
2、探究能力和实践精神。 难点:初步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如何引导学生去挖掘实验的条件和结果之间存在的误差,并分析,设计合理的装置进行改进。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情境教学、启发讨论、多媒体辅助下,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行程。让学生更可能多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四、教学用品:集气瓶、玻璃片、水槽、燃烧匙、酒精灯、药匙、弹簧夹、胶塞、导管、烧杯、钟罩、锥形瓶、火柴、滤纸、红磷、白磷、塑料袋等。五、教学过程教
3、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一种物质,他就在我们周围,试着运用你的各种感官来感受一下空气的存在。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请同学们利用桌面有的仪器设计个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实验:1、将瓶子倒扣入水中2、打开空的塑料袋,扎紧袋口,袋子鼓鼓的。。。呼吸、讨论、商量、合作实验,归纳出实验步骤设疑,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发展史[讲解]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设问]那么,拉瓦锡是通过什么方法研究
4、出了空气的成分呢?接下来我们就根据拉瓦锡的实验原理和桌面上现有的仪器来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阅读课本P26拉瓦锡发现汞和氧气反应,使密闭容器内气体减少1/5,从而得出空气组成。通过化学史学习,学习科学家的创造人格,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以及创造性思维策略探究实验学生合作实验,教师巡逻指导实验:用红磷在容器里燃烧,冷却后用燃着的木条伸入容器内,观察现象第一组:实验2-1红磷在集气里燃烧。第二组:红磷在钟罩里燃烧第三组:把弹簧夹松开,用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各小组合作实验、记录现象、讨论得出结论第一组现象:发出黄色火焰,冒大量白烟,瓶内水面上升约1/5,燃着木
5、条熄灭。结论: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上面写点燃)2、空气中氧气约占1/5,氮气约占4/5;3、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第二组现象:发出黄色火焰,冒大量白烟,钟罩内水面上升约1/5,燃着木条熄灭。结论: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上面写点燃)2、空气中氧气约占1/5,氮气约占4/5;3、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第三组现象:发出黄色火焰,冒大量白烟,瓶内水面上升大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对实验设计的评价能力,培养分析能力,增进学生间友谊和凝聚力 第四组:。。。教师归纳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瓶内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容器内压强降低,
6、水进入容器,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师生一起分析归纳实验误差的原因: 。1/5,燃着木条熄灭。结论: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上面写点燃)2、空气中氧气约占1/5,氮气约占4/5;3、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第四组现象:发出黄色火焰,冒大量白烟,瓶内水面上升小于1/5,燃着木条熄灭。1、水面上升大于1/5的原因:弹簧夹没有夹紧;2、水面上升小于1/5的原因:红磷量不足; 装置漏气; 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 点燃红磷后伸入广口瓶的速度过慢; 实验拓展还有其他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多媒体展示图片:培养永不满足的问题意识所以我们设计实验时要考虑
7、实验原理是否正确,操作是否简单可行,还要考虑是否污染坏境等等巩固知识课堂练习六、板书: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现象:1、有黄色火焰,冒出大量白烟。2、水面上升约1/53、燃着木条熄灭二、结论: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上面写点燃)2、空气中氧气约占1/5,氮气约占4/5;3、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三、1、水面上升大于1/5的原因:弹簧夹没有夹紧;2、水面上升小于1/5的原因:红磷量不足; 装置漏气; 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 点燃红磷后伸入广口瓶的速度过慢。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8、。学生应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进行大胆探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