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品】红色荧光粉制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白光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Diode)具有发光效率高、寿命长、条件稳定、节能和无污染等众多优点,是21世纪符合环保、节能的绿色光源,应用前景广泛。荧光体转换是获取白光LED的主要途径之一。但F1前所开发的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的发光效率较低,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需要研制新型高效的片光LED用红色荧光粉。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以钳酸锁为基质材料,掺杂稀土Eu'+制备了一种性能稳定的能被近紫外光有效激发的红色荧光粉BaMoO4:Eu3所得到的产物通过X射线衍射仪(X-RayDiffractionspect
2、roscopy,简称XRD)和荧光分析仪进行表征,其屮荧光分析仪以615nm作为检查波长,得出激发光谱,其屮激发光谱在300nm,390nm和470mn处各有一个较强激发峰,激发光谱覆盖了200nm~500nm很宽的范围;用463nm波长激发得到的发射光谱由一系列尖峰组成,分别位于535nm,590nm,615nm,624nm和703nm处,与E£+离子的5z)j(J=0,1)」Fj(J=1〜4)之间的跃迁对应,是Eu'+离子的特征谱线,其中以615nm附近的电偶极跃迁发光最强,说明BaMoO4:Eu3+荧光粉主要发红光
3、。同时研究了不同的EJ十浓度、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实验条件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Eu*的掺杂浓度约为0.5mol%,时间为4小时及反应温度为900°C时,BaMoO4:Eu3+荧光粉在615nm处的发光强度最大。荧光粉在463mn的吸收与蓝光LED芯片相兀配。因此BaMoO4:Eu3+荧光粉是一种可能应用在白光LED上的红色荧光材料。关键词:高温固相法BaMoO4:Eu3+红色荧光粉1前言11.1LED用红色荧光粉的研究意义11.2LED照明光源11.2.1S光LED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1.2.2LED的发
4、光原理21.2.3白光LED的实现方法31.3红色荧光粉31.稀土发光材料的组成31.3.2稀土材料红色荧光粉发光原理31.4稀土发光材料红色粉体的制备41.5稀土发光材料表征方法51.6本文研究内容与意义52实验52.1实验试剂与设备52.1.1设备52.1.2试剂62.2样品制备62.3样詁表征72.3.1荧光性能测试72.3.2X射线衍射测试73实验结果分析7(1)分子结构分析7(2)BaMoO4: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质83.3影响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因素102.合成温度103.反应吋间114.Eu'+的浓度112.
5、墩化剂及其浓度133.3.5助熔剂及其浓度144结论165展望16致谢17参考文献18Abstract191前言(1)LED用红色荧光粉的研究意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是越来越大,这就进一步激化了能源的供求矛盾,进一步催生了对于节能型产品的需求。而在能源消费的结构屮,能源消耗相当大一部分是被用在了照明上,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而白光LED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产品,其带来的照明经济与环境效益是非常巨大的,随着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的启动,LED照明技术必将进一步
6、改变我们的世界,成为新一代的理想光源,为人类照明史谱写新的篇章。现阶段实现白光LED的技术主要是光转换LED,将红、绿、蓝三基色LED芯片组装在一起实现白光,但H前应用于LED的蓝色和绿色荧光粉具有较好的发射效率而红色荧光粉的发射效率却比较低,无法满足高性能器件的需要。出于对高性能节能白光LED的需求,就更加迫切的需要开发研制出性能更加优杲的白光LEDH]红色荧光粉。于是,研究新型高效的口光LED用红色荧光粉或对现有红色荧光粉体系制备工艺、条件进行研究改进就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⑴。(2)LED照明光源[1]2.1白光L
7、ED的发展现状及趋势〔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曰本日亚公司利用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通过荧光粉转换的方法,制备出第一只白光LED,半时所研制的白光LED的流明效率为61m/W,色坐标为x-0.26,尸0.26,流明效率只是白炽灯的一半。尽管效率很低,但是它已经开始向白炽灯、荧光灯在照明领域屮的稳固地位发起挑战,预示着LED将要进入照明领域。这一工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也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国专家将白光LED进入照明领域与为年晶体管取代电子管进行了对比,认为它们将对人类社会产生同样的影响。美国、H
8、本、欧共体和韩国纷纷启动了半导体照明工程,并制定了相关的发展规划,使得口光LED研究和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经过短短的几年,H前白光LED的效率提高了近4倍,从原来的61m/W提高到251m/Wo片光LED效率的迅速提高—•方面得益于GaN基蓝光芯片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得益于荧光粉的改进。为了适应未来普通照明的FI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