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课件——心血管系统.ppt

解剖生理课件——心血管系统.ppt

ID:49364122

大小:4.04 MB

页数:62页

时间:2020-02-04

解剖生理课件——心血管系统.ppt_第1页
解剖生理课件——心血管系统.ppt_第2页
解剖生理课件——心血管系统.ppt_第3页
解剖生理课件——心血管系统.ppt_第4页
解剖生理课件——心血管系统.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剖生理课件——心血管系统.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08心血管系统491组成:心脏、血管(包括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和血液。心脏: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8-1心血管系统的组成492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运输:将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各部组织细胞进行新陈代谢,同时又将其代谢产物如C02、尿素等运送到肺、肾和皮肤排出体外。防卫:血液内的一些细胞和抗体,能吞噬、杀伤及灭活侵入体内的细菌和病毒,并能中和它们所产生的毒素。内分泌:分泌心房肽,有利尿和扩张血管的作用。493纤维层浆膜壁层浆膜脏层肌肉内膜心壁构造4945左侧面右侧面一、心脏肌质器官,外有心包包裹。上部:心基下部:心尖

2、一环状冠状沟,是心房和心室的外表分界。两条纵沟,左右心室的外表分界。49心腔构造房间隔和室间隔:心腔分为左右互不相通的两半。房室口:每半分为心房和心室496心脏的血管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称为冠状循环组成:冠状动脉、毛细血管和心静脉分左右两支,分别由主动脉根部发出,沿冠状沟和左、右纵沟伸延,在心肌内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汇集于心静脉=》右心房。497心脏的传导系统组成:特殊的心肌纤维功能:产生并传导兴奋,使心脏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和浦肯野氏纤维。498499二、血管(一)血

3、管的种类及构造血管可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1、动脉:管壁厚,富有收缩性和弹性,出血喷射状,将血液由心脏运向各器官。2、毛细血管:壁薄,仅一层内皮细胞,通透性高,物质交换。3、静脉:管壁薄,管腔大,出血水流状,四肢和颈部静脉内有静脉瓣(膜),将全身各部的血液引入心脏。4910动脉静脉4911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血液: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血液: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二)血管分布491249134914颜色→血红蛋白,深浅→红细胞及其所携带氧气多

4、少。味道咸味:NaCl腥味:挥发性脂肪酸密度:一般1.05—1.06之间。与血细胞的数量和血浆的成分有关。渗透压指溶液中的溶质促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一侧溶液扩散到另一侧溶液的力量。0.89%盐水pH:正常人血浆的为7.35—7.45粘滞性:三、血液(一)理化特性49151、血浆淡黄色90%水分其它:血浆蛋白、糖类、脂肪、氨基酸、激素、维生素、无机盐等。血浆蛋白主要: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可溶性)。制备:(二)血液组成4916血清当血液流出血管外,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为不溶的丝状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成

5、块,其周围析出的透明的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清。制备:与血浆区别:不含纤维蛋白原4917低渗溶液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总渗透压大致相等的溶液。如:0.9%NaCl,5%葡萄糖溶液红细胞皱缩红细胞膨胀甚至破裂高渗溶液等渗溶液正常低渗溶液高渗溶液、低渗溶液49182、有形成分1、红细胞-无核、双凹盘型。寿命:平均120天(巨噬细胞)渗透压:与血浆相等,故输液要输等渗液。低渗溶液、毒素、胆盐和脂溶剂中,细胞膜会破裂而发生溶血。功能:O2,CO2;维持酸碱平衡含量(1012/L):种类;年龄;营养;区域4919造血原料

6、:氨基酸、Fe2+缺铁:缺铁性贫血成熟因子:VitB12、叶酸VitB12、叶酸等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造血器官:红骨髓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49202、白细胞(×109/L)49213、血小板(×109/L)无色、透明、无核生理功能维持修复血管内皮细胞,维护血管壁完整性止血参与凝血溶解纤维蛋白4922生理止血:血液从血管流出,正常情况下,数分钟自行停止。生理止血包括三个过程:(1)小血管受伤后立即收缩,封闭血管;(2)血管内膜下组织损伤,激活血小板,形成血小板栓子,实现初步止血(3

7、)损伤组织和血管胶原组织激活血浆中凝血因子,启动凝血过程,形成止血栓。纤维蛋白凝块形成4923血液凝固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第一步第三步第二步内源性激活途径外源性激活途径三个基本步骤:凝血酶、Ca2+和因子VIII4924编号同义名编号同义名因子Ⅰ纤维蛋白原因子Ⅱ凝血酶原因子Ⅲ组织凝血活素因子ⅣCa2+因子Ⅴ前加速素因子Ⅶ前转变素因子Ⅷ抗血友病因子因子Ⅸ血浆凝血激酶因子Ⅹ斯图亚特因子因子Ⅺ血浆凝血激酶前质因子Ⅻ接触因子因子ⅩⅢ纤维蛋白稳定因子此外,凝血因子还有:PF3、

8、激肽释放酶等。凝血因子4925抗凝和促凝措施(一)抗凝或延缓血凝的方法1、去除Ca2+:Ca2+促进凝血草酸钾/钠/铵;柠檬酸钠2、降低温度:10℃以下,凝血酶活性下降,延缓血凝。3、表面光滑/涂石蜡:可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和破坏,延缓血凝。49264、肝素使抗凝蛋白的活性大大增强。5、搅拌搅拌→血小板破裂→加快纤维蛋白形成,并缠绕在木棒和玻璃球上,形成脱纤血,不再凝固。(二)加速血凝的方法1、加温:提高酶活性,加速血凝;2、接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