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教师招聘说课试题三 归去来兮辞.doc

2013教师招聘说课试题三 归去来兮辞.doc

ID:49338895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9

2013教师招聘说课试题三 归去来兮辞.doc_第1页
2013教师招聘说课试题三 归去来兮辞.doc_第2页
2013教师招聘说课试题三 归去来兮辞.doc_第3页
2013教师招聘说课试题三 归去来兮辞.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3教师招聘说课试题三 归去来兮辞.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题三《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教学设计。(板书:归去来兮辞)第一部分:教材与学情分析《归去来兮辞》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学习古代抒情散文。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时代不同,文体不一,但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然感人肺腑。《归去来兮辞》描写了诗人得以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如此推崇,其文自然很值一读。 

2、考虑到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有所增强,通过导学学案的帮助,在疏通文意、句法与章法的理解上障碍不大,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相对容易解决,可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采用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第二部分: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说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依据教材分析、学情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诵

3、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分析作者的隐士情怀。3、培养高洁的情怀志趣。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熟读成诵、有效积累文言语料,分析作者的隐士情怀确定为教学重点;而把理解作者“一心两端”,“心为形役”的思想感情确定为教学难点。第三部分:教法学法说明  新课标在文言文教学上强调“两重一轻”,“两重”是指重诵读,重积累,第4页共4页“一轻”是指淡化篇章的琐屑分析。因为读背是积累语言、涵养精神,形成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我采用的教法和学法是:1、诵读法:通过学生多种方式的诵读,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

4、真挚情感。2.合作探究法:设计一些探究性思考题目,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隐士情怀,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3.学案导学法:课前下发导学案,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归去来兮辞》虽然是精读课文,但课本的注解较为详尽,加之有学案的辅助,所以我安排一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第四部分: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导入同学们,朗朗乾坤,谁能挣脱名缰利索的羁绊?滚滚红尘,谁又能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但在中国文学史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有官不做,乐居田

5、园,用自己的心灵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绝唱,他就是中国著名的隐逸诗人之宗,谁?(虽然是个没有悬念的问题,却很能引发学生的共振,在学生一起呼出“陶渊明”的时候,教师可借势导入——)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吟诵他用心灵写成的绝唱——《归去来兮辞》,感受他独特的人生情怀!(二)品读分析,体会归去之乐1、要求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用一个字概括文章流露出的隐士情怀:乐(板书:乐)2、分析隐士情怀。因何而乐?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辞官归隐,迷途知返。一乐也。(板书:辞官归隐,迷途知返)舟遥遥风飘飘问征夫恨晨光第

6、4页共4页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归心似箭,抵家皆欢。二乐也。(板书:归心似箭,抵家皆欢)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饮酒自娱,涉园成趣。三乐也。(板书:饮酒自娱,涉园成趣)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躬耕陇亩,纵情山水。四乐也。(板书:躬耕陇亩,纵情山水)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相机对学案中涉及的一些重点文言现象进行点拨: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句子翻译等。示例:1、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7、)2、既自以心为形役(特殊文言句式被动句式)(三)再读探究,评价归去之乐感悟了陶渊明的隐士情怀后,接下来我要求学生自由诵读,并讨论:陶渊明是否真该辞官归隐?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人生?怎样追寻自己的快乐人生?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陶渊明厌倦官场、追求自由、崇尚高洁影响了中国的许多文人,是值得我们后人景仰和学习的。但陶渊明的归去之乐中却隐含着“心为形役之悲、居家涉园之痛、交往出游之忧和委心乘化之愤”。这种“一心两端”的复杂情感,一般人是很难理解的。在古代,哪个读书人不想安邦济世、光宗耀祖?但在不能与不愿之外,选择回避、

8、隐居,虽然有些消极,但也无可奈何,只好“乐天知命”了。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要懂得扬弃,要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努力培养自己高洁的情趣。(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毕竟要90后的学生去领会古人那复杂的情感,确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适时地增加一些历史文化背景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