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考研课件中国宰辅制度第三章第二节.ppt

历史学考研课件中国宰辅制度第三章第二节.ppt

ID:49308308

大小:65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2-04

历史学考研课件中国宰辅制度第三章第二节.ppt_第1页
历史学考研课件中国宰辅制度第三章第二节.ppt_第2页
历史学考研课件中国宰辅制度第三章第二节.ppt_第3页
历史学考研课件中国宰辅制度第三章第二节.ppt_第4页
历史学考研课件中国宰辅制度第三章第二节.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学考研课件中国宰辅制度第三章第二节.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节隋唐宰相制度一、隋代的改制保留了汉魏以来的三师、三公,政事由尚书省总理中央政府设有五省,即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确立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中枢机构的地位。罢集书省,并其官属于门下省。秘书省确定为整理秘籍图书之司,不参与中央决策。内侍省负责侍奉皇帝及后妃起居等杂事,也不参与朝中决策。相权分配给三个机关,下行程序:出令——审驳——施行三个程序,分配给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上行程序:尚书省提请政务施行,交由门下审驳定议,然后移交中书省勘议出令。隋代的三省尚书省:国家政本之地许多政策尚书省决定,然后移交两省依照法定程序正式颁发制诏。左右仆射和六曹

2、尚书都省——部——司三级体系。门下省献纳意见,部从朝直,出使劳问符玺局——审驳权门下省一方面驳正中书省的诏敕,一方面又可驳正尚书省提请的政务裁决谏诤权完全脱离了侍从机关的性质中书省内史省:内史监、令各一员,侍郎四员献纳权出令权中书省的权力来源:预先的审议之权二、唐代宰相制度宰相名号的演变武德贞观年间左右仆射首辅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般来说,本官为尚书省六部侍郎、中书门下两省侍郎或者卿监者,为相多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本官为六部尚书,任相时多称同中书门下三品。安史之乱后唐代宰相的名号统一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政事堂制度发展过程门下省政事堂、中书省政

3、事堂和更名为中书门下三个历史时期设立的原因解决三省政事的协调问题机构的变革——中书门下秉笔宰相堂贴和堂案唐代宰相职权——决策权人事权议政取旨:常朝议朝、入阁议政和召对延英议政唐代的三省尚书省——政务机关施行制敕的三种形式:起请条;商量状;详定制敕中书省中书舍人判本省杂事草诏封还词头参议表章六押五花判事官至宰辅门下省审议与封驳:封指封还皇帝的诏书,驳指驳回臣下的章奏给事中封驳权:诏敕不便,可以涂归三司受事厘门下省务翰林学士和枢密使对相权的侵夺翰林学士草拟表疏批答,检视王言,以备顾问内相入院者要应试墨敕书诏印枢密使宦官参预宰相在内的大臣的任命与宰相共参政事更改

4、诏敕唐后期宰相结构的变化六部侍郎进加平章事,直接迁转中书、门下侍郎唐前期六部侍郎以同三品或同平章事等名直接拜相属于临时性措施至唐后期已转变为因循的制度、拜相的门径。中书、门下侍郎平章事逐渐取代中书令和侍中,控制“中书门下”及中书、门下两省,成了宰相之极任唐宰相制度变化的特点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宰相往往兼任仆射和六部尚书职务,宰相实际上成为行政首脑宰相人数减少。中书门下设房,处理庶政使职系统开始发展,财政使职地位突出唐行政权扩大和分化的表现及影响唐以前,不论是宰相还是最高行政机构的行政权都是不完整、不充分的。在宰相的行政权扩大的同时,宰相的事权开始下移,决策层

5、次增多,分层决策进一步发展。宰相权力的下移不是单纯的权力转移,而是财政军事这两大部门事务增加、职掌扩大的结果。行政系统权力扩大的结果,宰相所需要决定的事情,只剩下军国大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