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单自由度模态分析理论.ppt

第一章 单自由度模态分析理论.ppt

ID:49206114

大小:792.5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20-02-01

第一章  单自由度模态分析理论.ppt_第1页
第一章  单自由度模态分析理论.ppt_第2页
第一章  单自由度模态分析理论.ppt_第3页
第一章  单自由度模态分析理论.ppt_第4页
第一章  单自由度模态分析理论.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单自由度模态分析理论.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验模态分析与 测试技术第一章单自由度模态分析理论1.1引言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在机械阻抗与导纳的概念上发展起来的。虽然机械阻抗的概念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形成,但发展成为今天这样较为完整的理论与方法,却经历了较长的岁月。近二十多年来,模态分析理论吸取了振动理论、信号分析、数据处理数理统计以及自动控制理论中的有关“营养”,结合自身内容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为模态分析及参数识别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2单自由度频响函数分析单自由度系统是最基本的振动系统。虽然实际结构均为多自由度系统,但单自由度系统的分析能揭示振动系统很多基本的特性。

2、由于他简单,因此常常作为振动分析的基础。从单自由度系统的分析出发分析系统的频响函数,将使我们便于分析和深刻理解他的基本特性。对于线性的多自由度系统常常可以看成为许多单自由度系统特性的线性叠加。下面我们分别对粘性阻尼和结构阻尼系统的频响函数理论进行讨论,并推导他们的表达式。一、粘性阻尼系统对粘性阻尼系统,假设其阻尼力与振动速度成正比,方向与速度相反,即(1—1)式中:及均为时间的函数。对于自由振动(),上式可以写为:其解的形式为:式中:为复数;为不依赖时间的量。(1—3)系统的力学模型如图所示。其振动运动方程为:(1—2)(1—4)对(1—2)式两边

3、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并假设初始值为0,可得式中:为拉氏变换因子;为的拉氏变换,而则为的拉氏变换。对自由振动而言,可得由上式可解得的两个根,式中:,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率;为阻尼比。为无量纲因子。一般钢结构属于小阻尼,对的阻尼称为欠阻尼。(1—5)(1—6)(1—7)(1—8)则模态解的形式为:这是带复固有频率的振动单模态,可分为两部分:X0t衰减振荡周期指数衰减虚部(或振动部分),频率为:实部(或衰减部分),阻尼比为:前面的,为共轭复数,他们的实部为衰减因子,反映系统的阻尼;其虚部表现有阻尼系统的固有频率。模态模型两部分的物理意义表示在典型自由响应图中

4、,(如图)(1—5)式中的具有刚度特性,故称为系统的动刚度。在一定的激励作用下,其数值与系统的响应成反比。他具有阻止系统振动的性质。因此称为系统的机械阻抗,简称阻抗(与电学中的阻抗有类似之处),现令其倒数称为机械导纳,简称导纳,又称传递函数,(1—9)(1—10)若对(1—2)式在付氏域进行变换,即,则阻抗与导纳公式可写为:式中又称为频率响应函数,简称频响函数。位移导纳,传递函数及频响函数都具有柔度的性质,故又称为动柔度。在实际应用上(对稳定线性弹簧质量系统而言)这三个名称并不严格加以区别。(1—11)(1—12)由(1—10)式及(1—12)式可

5、见,传递函数与频响函数均为复数。(1—12)式还可以表示为式中,称为频率比。(1—13)由(1—11)式可见,系统的位移阻抗由三部分组成,即质量阻抗、阻尼阻抗及刚度阻抗。他们分别为质量阻抗——;阻尼阻抗——;刚度阻抗——他们的位移导纳分别为各自的倒数,即质量导纳——刚度导纳——刚度导纳——上述阻抗与导纳公式均为位移阻抗与位移导纳。若系统的输出为速度或加速度,则同样可得速度阻抗于加速度导纳。对于不同的阻尼器,其阻抗与导纳的表达式亦不同。表1给出了单自由度系统各元件的各种阻抗与导纳的表1达式。表一单自由度系统元件的阻抗与导纳系统元件位移速度加速度线性弹

6、簧粘性阻尼刚体质量结构阻尼器大家可以发现表1的规律,若由左边项求右边项时,对阻抗则除。对导纳则乘;若由右边项求左边项时,则对阻抗则乘,对导纳则除。对无阻尼系统,可由(1—11)及(1—12)式很方便地求出其阻抗与导纳的表达式:(13b);(13c)二、结构阻尼(滞后阻尼)系统对于实际金属结构,常常不能用粘性阻尼来描述他们的衰减特性。实际结构的阻尼主要来源于金属本身材料的内部摩擦(内耗)及各部件连接界面(如螺钉、铆钉、忖垫等)之间的相对滑移。因此结构阻尼主要由材料内部阻尼与滑移阻尼两部分组成。结构阻尼的阻尼力与振动位移成正比,相对比位移超前900,即

7、与速度方向相反,即式中为结构阻尼系数,他与刚度成正比,(1—14)(1—15)式中为结构损耗因子,或称结构阻尼比,是无量纲因子。对结构阻尼系统而言,运动方程可写成由(1—15)式,上式可改写为(1—16)对上式两边进行拉氏变换,可得(1—17)因此传递函数及频响函数分别为(1—18)将上式写为实部与虚部,(1—19)(1—16)式中的称为复刚度。由(1—13)式与(1—19)式比较可见,对粘性阻尼和结构阻尼,频响函数表达式具有相似的形式,只要将与相互置换,便可得到各自的频响函数表达式。其中:为加速度频响函数;为速度频响函数;为位移频响函数.以上所述

8、的频响函数是位移为对象推导而得。频响函数还可以用速度与加速度来表示。(1—20)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测量加速度比较方便(主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