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159417
大小:38.5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9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25-好的故事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5好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 品读文章对水乡奇幻景物的描写,感受梦境水乡的特点。2. 联系梦境发生背景,知人论世,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3. 感受作者语言的精粹、优美及深刻。设计说明:《好的故事》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选取了一组与鲁迅有关的作品,以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鲁迅的形象气质,理解其精神境界。因此本课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内容上,要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寻常词句中暗含的深刻内涵。本文是鲁迅写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首优美的散文诗。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切身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就像处于“昏沉的夜”。他在朦胧中恍若看见了远方水乡的美丽
2、风景,这是他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对梦境的感受和还原,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从全文看,课文首尾均提到了“昏沉的夜”,要深刻理解这个环境,就要引导学生结合对写作背景的了解,感悟“昏沉的夜”的象征意义,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鲁迅的散文诗是经典之作,其语言也极富特色。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上,要注意揣摩精彩语句的表达效果,感受作者语言的精粹、优美、深刻。二、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诵读、品析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梦境水乡的特点,感受语言的精粹及优美。2.难点:联系梦境发生背景,知人论世,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语言的深刻。设计说明:如前所述,感受和还原梦境是教学的价值所在,自
3、然也是教学的重点。但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梦境呢?这需要学习策略的指导。作者的梦境是以他记忆里的乡景为基础的,它们有相近之处。因此我在本环节的设计上,并没有把两者割裂开来,而是以品析语言为抓手,感受梦境的特点,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的交流中形成自己的体验。文章首尾均提到了“昏沉的夜”,这是作者所处的现实。学生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周遭黑暗、阴沉的情景。但这只是浅层的理解,还要引导他们结合对写作背景的了解,感悟到“昏沉的夜“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文章有限的语言背后是无限的深层意蕴。这种感悟是本堂教学的难点,但也是学生欣赏认识文章和作者的一种飞跃、升华。三、教学
4、技术、教学方法与学习资源应用1.教学技术:多媒体(PPT)2.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3.学习资源:《野草》的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一、提问导入1. 今天我们要走近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诗《好的故事》。看到1.“故事”是什么?故事“好”在哪里?作者要表1.从学生的疑问导入,提出核心问题,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这个题目,你会产生什么疑问?达什么?这就是我们本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为接下去的教学环节做铺垫。二、品梦中水乡1. 故事的开始和结束分别体现在文章的何处? 2. 放声朗读3~10节,边读边感受,“故事”究竟是什么?(相机点拨:
5、字词读音问题)3. 哪些句子直接揭示了梦的特点?4.提问:那5~7节都在写梦境吗?5. 自读5~7节,找一找梦景和乡景相互照应的地方。6. 作者的用词简洁,表现了梦的幽雅和有趣,那哪些地方令你感受到梦的美丽呢?7.你从3~10节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作者对梦的向往和珍视呢?1. 开始:第3节 结束:第10节2.齐读。明确:一个梦。3.明确:第四节及第八节。(朗读)4.明确第5节写的是记忆中的乡景。5.明确:(1)都写了水中的倒影(2)都有动态的变化6.课堂交流。相机朗读。 7.课堂交流。相机朗读。8.1.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疑问,首先要明确故事的段落。2.通过“蒙胧”、“
6、骤然一惊”、“睁开眼”等词,解决第一个疑问。引导学生注意行文细节。3.梦的特点很显著。学生通过朗读,从而把握关键词句。4.5.在段落与段落间、原文与改文进行比较,这是一项需要学生检索信息、理解内容、形成判断并作出诠释的综合活动。8.以关联词小结: 故事好在是一个既_______又______的梦。故事好在是一个既美丽幽雅有趣又令人向往珍视的梦。6.通过诵读、理解、交流,进一步感受梦“令人向往”的特点。7.品味作者的情感。8.以关联词小结本环节,体会梦的特点,并回答第一个疑问。三、品现实之夜1. 梦如此的令人神往,那现实又如何?齐读文章1~2、11~12节,看看作者
7、身处一个怎样的现实环境?他的心情又如何?2.知人论世,引导学生探索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3.如果说作者的梦境象征着他的向往和希望,对平和淳朴生活的向往,那这个“昏沉的夜”象征着什么?1.思考交流。2.阅读资料。3. 明确:黑暗孤独的现实1.通过对现实的感悟,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对梦的感受,跨越到对现实的感悟,进入本堂课的教学难点。2.帮助学生初步具有拓展学习的意识。3.体会梦境及黑夜背后的象征意义。 4.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语言的深刻性。5.解决本堂课的教学难点。四、课堂总结,梳理路径1.最后,我们用一组新的关联词“虽然……但是……”来回答一开始同学提出的核
8、心问题: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