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158444
大小:9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9
《济南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济南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初中生物学科1、面向全体学生: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4、教师课前准备: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视频资料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视频。二、教学课题:1.知识与技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
2、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教材分析: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又展示了不同生物类群在连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生生活的结构特征,但受精和幼体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经变态而上陆生活。教材对该部分内容的处理是以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
3、程和特点。在探究两栖类生殖发育对水环境的依赖时,从侧面的与人和环境呼应,进一步体现了整套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四、教学目标:1、要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特点2、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3、学会比较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殖特点4、要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五、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六、教学过程:【导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情趣1、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齐白石
4、的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学生伴随优美的音乐和旁白来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解决的问题。(1)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2)蝌蚪只能在水中生活,而青蛙为什么能在水中也能在陆地生活?(3)我现在在池塘、水边为什么很少看到蝌蚪和青蛙?……3、带着以上问题导入新课: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先从生殖入手(二)导入新课(1分钟)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录像引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课题(三)展示目标(1分钟)(四)自主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春末夏初是青蛙繁殖季节在池塘边会看到哪些现象
5、?(看书47页)(2分钟)自学问题二:两栖他动物的发育(播放青蛙的繁殖)结合课本48页青蛙的发育过程图思考下列问题:1、青蛙的发育经过、、、四个时期,属于发育。2、在青蛙的发育过程中最先消失的是,最后消失的是。3、青蛙的发育过程中呼吸器官变化是、、。4、早期蝌蚪与青蛙比较
6、:比较早期蝌蚪成蛙外形特征身体分为、和尾部,没有。身体分为、和四肢,没有。头部感觉器官不发达,头后两侧有。视觉、听觉敏锐,无、有、使于陆地生活。生活生活在。生活在陆地,也可以生活在中。呼吸用呼吸主要用呼吸,兼用呼吸。5、比较昆虫与两栖动物:
7、生物种类生殖方式发育方式发育过程代表动物昆虫生殖,受精,卵生。发育受精卵、、。发育受精卵、、、。两栖动物生殖,受精,卵生。多为受精卵、、、。大家讨论:(5分钟)1、青蛙减少的原因有哪些?2、为什么要保护青蛙?3、保护青蛙你打算如何做?其他两栖动物:看书回扣课本(5分钟)1)总结归纳知识要点2)解疑:同学们把疑惑提出讨论解决一、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过程,自我修正,互助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动性,积极的去探究,去完善。可以说,从问题的提
8、出,到问题的解决,完全是学生自己在思索,教师仅仅是将其提出的问题更提高了一步,深化了一层,拓展了一圈,自始至终我们研究的都是学生想解决的问题。而且,任何一个问题,每一步的操作,都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运用所学去设计,然后,探究得出结论。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各种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体现出任务驱动。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依据自己原有的知识主动积极思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了过去那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方法,并通过开展分组讨论,引导分析,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优化了学生的
9、学习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我感觉这还算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我们完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愉快的去思考,自主的去学会探究,平等的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信这样的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绝对不会是一句空话,学生将受益终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