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义务教育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童稚记趣_教案1.docx

河大版义务教育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童稚记趣_教案1.docx

ID:49091096

大小:21.9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8

河大版义务教育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童稚记趣_教案1.docx_第1页
河大版义务教育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童稚记趣_教案1.docx_第2页
河大版义务教育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童稚记趣_教案1.docx_第3页
河大版义务教育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童稚记趣_教案1.docx_第4页
河大版义务教育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童稚记趣_教案1.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大版义务教育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童稚记趣_教案1.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童稚记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积累文言实词,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3.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2.学会生动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本文描写的童真童趣。2.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做一个富有情趣的人。【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3.培养联想力和想象力,学会生动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教学难点】1.对文中“物外之趣”的理解。2.生动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

2、入,激发兴趣。(一)播放歌曲《童年》做背景音乐,幻灯片展示组图(表现童趣)。(二)导语:同学们,我们前边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拣麦穗》等都是有关童年的文章,描绘的是童年美好的人、事、物。童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是非常美好的,那对于你来说是不是也是这样呢?在我们童年的时候会发生很多很多有趣的事,相信那些有趣的事都将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跟随老师的脚步,一起走进沈复的《童稚记趣》,去看看沈复在童年都有哪些有趣的事呢!(幻灯片展示课题:《童稚记趣》沈复)5/5二、落实基础,整体感知。(一)检查预习(采用小组抢答方式,但要照顾全体,各组都要

3、有表现机会)1.简介作品及作者(由学生先回答,最后由老师幻灯片展示)《童稚记趣》选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作者沈复(1763—1807年以后),字三白,清代苏州人,文学家。沈复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象、幻想的性格特点。沈复写《浮生六记》,忆及童年时仍充满童心童趣。教师适当补充作者生平经历。2.解释题目(由学生先回答,最后由老师幻灯片展示)《童稚记趣》中“童稚”意思是“童年”,“记趣”意思是“记述趣事”,题目意思是:记述童年趣事。教师补充:由题目可以看出,本文是一篇回

4、忆性文章。3.扫清文字障碍(一位学生回答完,由另外学生补充,最后订正字音。幻灯片展示)重点字词:藐小鹤唳怡然土砾沟壑项为之强庞然大物癞虾蟆4.听范读,注意重点句子节奏:(音频朗诵)(1)私拟作/群鹤舞空(2)作/青云白鹤观(3)又/留蚊/于素帐中(4)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5.朗读课文。本文中有很多充满童趣的句子,请同学们在头脑中再现文中所写情景,然后运用语言的轻重缓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单人读,分组读,整体读)(二)翻译课文1.疏通文意(结合课前预习圈划出的不理解的词句,先各组组内交流,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班内交流,师生共同解决,最后由学

5、生轮流翻译。所有问题解决完后,针对中差等生再次提问,强化重点)幻灯片展示不理解的词:余、故、私、心之所向、徐喷以烟、怡然自得、盖?重点句子:(1)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常常能够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5/5(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当青云、白鹤来观看,果然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拍手称快。)(3)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常常蹲下身子,使身体与花台一般高。)(4)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把丛草看作树林,把小虫、蚂蚁看成兽类,把土石凸出的看作丘山,凹陷的看作山谷。)2.教师补充、强调重点词句及特殊句式。3.在

6、理解文意的基础下再读课文。(1)语速渐快阅读,先正常语速读,然后一次比一次语速快,直到最快速度。(2)无标点朗读。(幻灯片出示去掉标点的课文内容,然后进行朗读比赛,要求同学们把握节奏,做到断句准确,同时不掉字,不多字,不哽字,按列分四组,每组读一段其他各组学生听评。)三、整体感知(幻灯片先展示问题,再由学生回答,最后老师明确答案。)(一)你认为这篇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本文是结构。(故时有物外之趣,总分结构)(二)本文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第一件是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鹤舞空”;把“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看作“青云白鹤”第二件是

7、把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作大自然;把草丛、虫蚊、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壑。第三件是观“二虫斗草间”,惩治癞蛤蟆。(或:一观蚊成鹤;二是神游草丛;三是鞭驱虾蟆。)(三)精品细琢,领会妙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精读课文,逐段地阅读分析,进行讨论,互相交流。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难点。1.作者童稚时,为什么常有“物外之趣”?因为作者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2.如何才能得到“物外之趣”?结合文中的句子回答。(1)仔细观察(能张目对日,明

8、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2)善于想象(私拟作群鹤舞空,作青云白鹤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3.如何理解“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