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贤文(第二讲)心得.doc

修身贤文(第二讲)心得.doc

ID:49073542

大小:64.2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8

修身贤文(第二讲)心得.doc_第1页
修身贤文(第二讲)心得.doc_第2页
修身贤文(第二讲)心得.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修身贤文(第二讲)心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修身贤文(第二讲)心得  修身贤文(第二讲)心得《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论语》也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在修身贤文第二讲的视频中,主讲人先是提到了孔子的“仁”的学说。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  从修身贤文第二讲的视频中

2、,能够了解到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针对不同主题对象,孔子所阐述的“仁”的含义是不完全一样的。  因此我们应从四个方面来把握孔子的“仁”思想。  首先是对“仁”的态度。  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  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  第二方面则是“仁”的价值内涵。  从《论语》中孔子论“仁”

3、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  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  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方面以及第四方面分别是“仁”的表现方式以及“仁”的实践价值。  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  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  而关于的实践价值,孔子关于“仁

4、”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也对关于“仁”的学说有着一番见解。  “仁乃天地生物之心”这一命题,可以说是朱熹的独创。  它明显是由朱熹的另一命题——“天地以生物为心”转化而来。  朱熹对仁的理解包括名义与气象两个方面。  所谓仁之名义,即仁之价值本质;所谓仁之气象,即仁之自得境界。  要把握仁之价值本质,就必须运用逻辑思辨的方法,直接从社会价值现象中进行抽象和提升;要获得仁之真实境界,就必须通过艰苦的下学过程。  两

5、方面结合起来,便可以使儒家的根本价值原则真正成为自我生命中亲切可感的力量源泉,可以使人生的最高境界真正体现社会性与自然性高度和谐的生存的本来面目,可以使个体生命的终极价值在社会关怀中获得真正圆满的彻底实现。  如今,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有关“仁”的学说及思想在现实社会仍有着现代意义,这也值得人们一直对其不断地进行探索。    内容仅供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