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教学的一些随想.docx

关于古诗词教学的一些随想.docx

ID:49055725

大小:15.09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7

关于古诗词教学的一些随想.docx_第1页
关于古诗词教学的一些随想.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关于古诗词教学的一些随想.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古诗词教学的一些随想一古诗词教学,是高中阶段文学教育中的重镇,也是一个难点。难,首先想到的,是为什么要学古诗词?这个问题,似乎就压在教师、学生的舌尖底下。只是没有人说罢了。我想,还是不要回避的好。但是要回答,也是卑之无甚高论,老生常谈而已。其一,古诗词是汉语文学形式的精华,语言的节奏感,韵律感,声调美,词语以及句型排列的对称美、参差美,语义的委婉、含蓄、形象、鲜明、生动、简洁……无不集中体现于诗词之中。说它是汉语言文学形式桂冠上的明珠,一点也不为过。此外,她还集中刻画着先民的生活痕迹,他们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感,都以这样一种简捷、优美的形式传达出来,让

2、我们千载之下,犹能在其中触摸到先民的体温,感受到他们心律的跳动。我们后代,作为他们的子孙,除了生理上的血缘承续之外,只有在阅读先民留下的典籍(包括诗歌)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接续这精神的血脉,使我们的文化,能够找到出身,寻到渊源。在今天现代化的进程中,这种寻根问祖,就显得更为重要。否则,我们也许就会成为不明所自、无处立根的一群忘记姓名的野孩子。在这个意义上,诗词,实在是先民的文化基因,破坏或割断了这基因链条,也就割断了文化的血脉。再小而言之,我们的今天的语言,要表达自己的情感,除了随着社会生活的前行而必要地自行创制新的表现形式外,也实在无法割断我们对古汉语的

3、继承。这继承,首要的是要体现在对古汉语精华的学习上。我们语言上的营养,首先来自先民的首创。记得一位深谙古典文化精髓的文化老人说过:“我们今天所要说的话,古人几乎已经说尽了。”社会学家的研究成果也告诉我们,今天的生活状态,虽然与古人相去甚远,但人的情感状态、人的感受,与古人实无差别。所以,以古诗词离今天的现实生活有些遥远的论断,实在可以休矣。二就中学生而言,学习古诗词,最重要的,首先是要读懂。读懂的“懂”,亦有说焉。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阅历,不同的心境下,有不同程度的“懂”。而其中最基本的,是要读懂事的字面意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应该明确“好逑”是“佳

4、偶”的意思,“好”读hǎo而不读hào;“渚清沙白鸟飞回”,要懂得“渚”是水中小洲,“回”,是“盘旋”,而不是“回来”。“潦倒新停浊酒杯”,“新”是“刚刚”的意思,“停”,是“搁下”,“浊酒”是“劣酒”;“对长亭晚”,须知“长亭”,是距城十里的送别之处……这些字面的意思不明了,理解就会出现偏差。其次,是熟读成诵,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背诵。有了这样两个基础做底线,就为今后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而深入理解这些作品,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至于初步鉴赏能力的培养,如对诗词内容的把握,基本技巧的理解等等,对不同的学生,其实是可以也应该有不同要求的。不同的人,成长的环境不

5、同,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都会有一定的差异,其读诗所能达成的效果,也决不会相同,自然不可强求一律。能掌握前面所说的两点,即读懂字面意思,能够熟读成诵,达到这个基本底线,也就足够了。倘能在此基础上对诗歌的内容、形式有所感悟,自然更好。没有达到,也无大碍,因为前两点已经为他们日后的发展,预奠了良好的根基。三我们中国是诗的大国,欣赏古诗,曾经是文人的时尚。因此,从《毛诗大序》开始,到钟嵘的《诗品》,再到晚清民国的王国维《人间词话》,诗歌鉴赏的著作,可谓蔚为大观。也因此而出现了很多理论,诞生了很多概念。这些,对我们今天阅读古诗词,当然是足资借鉴的财富,但是,诗歌鉴赏

6、本身与诗歌理论研究并非一回事。鉴赏,需要的是以心会心,需要的是情感的碰撞。因此,直面作品本身,就显得非常重要。忽视作品本身的阅读,单纯地突出一些理论概念,甚至进而把这些作为目的、归结点,那种古人与今人之间生动鲜活的情感交流消失于课堂,教室里充斥着干巴巴的“意境”“意象”“情景交融”的概念解说,无疑会造成阅读魅力的丧失。四诵读,曾经是我们读诗的主要手段。我们的前人也曾创造出很多诵读的形式:朗读、朗诵、吟诵……当年,鲁迅在“三味书屋”中聆听寿镜吾老先生抑扬顿挫的吟诵,曾经那样深刻地打动了一颗幼小的心,使他疑心“那是极好的文章”。这就是“读”的魅力。诗歌是语言

7、的艺术,语言而变成文字,仅仅保留了其中的情感信息。经由声音传达的形式美,也是诗歌艺术的重要内容,甚而可以是主要内容。因此,放弃读,就等于屏蔽了诗歌艺术整体中的大半内涵。要强还原诗歌本身的魅力,只有在诵读中,才能完成。诵读,一方面能调动发音器官对大脑的刺激,同时也迫使大脑发出用声音表现情感的指令,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所得,用于这个情感理解相适应的语音形式表现出来。在这样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中,人对诗歌的理解,自然会进一步加深,远胜过默默地以视觉器官单纯地指认文字。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诵读方式,各有所长,具有不同的效果。默读,由于可以回视,可以暂停(查阅资

8、料、凝神思考),宜于语义的理解;齐读,宜于造成一种语音场,调动视觉、自身发音器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