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常德市高一统考语文试卷分析.doc

2002年常德市高一统考语文试卷分析.doc

ID:49047055

大小:1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7

2002年常德市高一统考语文试卷分析.doc_第1页
2002年常德市高一统考语文试卷分析.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2002年常德市高一统考语文试卷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2年常德市高一统考语文试卷分析本次全市统考语文试卷基本上是按照高考试卷模式来命题的。只是在第一大题基础知识部分多了两道选择题,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部分多了一段课内文言文的阅读,第四大题语言表达部分考了语言概括能力和默写。可见命题者的意图是紧扣双基与教材,既有灵活的思维题,也有要牢记的基本知识题。从传统的命题方式来看,本套题基本上是比较好的。总共28题,试卷结构分布比较合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难易度适中,既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作文题选材好,有利考生正常发挥。我们能充分理解,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命一套题而完全没有问题是不可能的。为了今后的命题对教学产生良好的导

2、向作用,我们有必要对本套试题进行研究。先说试题的疏漏之处。一是命题技术上的问题。命选择题是有技巧的,其中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比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在命题上难度要大些。因为命题者必须想出三个错误的而又有思考价值的选择肢。第7题要求选出“选句和此诗表意基本一致的一项”,但A、C两项很难说“不一致”,何况题干上说的是“基本一致”。如果本题改为选出“不一致”的就好了。第10题也一样,除了A项,其他三项都是与“亮度”有关的,严格一点C、D两项是没有问题的。再来要考的这句话实在是明明白白的,没有必要设考点。如果硬要为考试而考试,出一个命题点,也是让命题者很为难的。因此,我

3、们应该走出这个怪圈。一篇科普说明文如果高中生读不懂只说明这篇文章本身有问题,所以现在高考不考科技文是有道理的。二是要有自己的眼光,不能唯教材是命。教材中也是有错误的,比如老教材《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作者孙犁)中有30多处病句。第二大题第(一)段文章阅读的填空题,第9题要求给加处填空,原文中的“形态特征”用词不准,应用“形状特点”或“形状特征”,查词典,“形态”一词只适用“生物体”。所以A、B两项均可。要不然就与“雪化了变成什么”的典故一样,只搞唯一答案是不行的。三是要仔细。命题如果用陈题,一定要仔细做一遍,千万不要先看答案,做了之后再对答案,进行改造。如果

4、自己独创更不用说了。还要仔细读原文。第11题的四项原文中都有,“亮度”“形状”“色彩”“景象”,都是原文中的词句,而“变化万千”当然是指上文几段中提到的这四种变化,如果要求选“不是这种变化的一项”当然就选不出来。第12题,高考说明文考查倒是常用这种形式考,A、B、C三项都是说明不严谨的句子,而答案只给C项,A项中“线状”与原文中的“射线”肯定是不同的,B项少了原文中的“往往”一词当然也不严谨了。再就是校对也要仔细,第8题要求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答案是A项,但D项中的《管锥篇》,在教材中是《管锥编》。“编”应指多篇文章辑为一本,“篇”只指一篇文章,两者是有区别

5、的。总的来说,本次命题还是好的,但希望改革的力度大一点,更严谨些。从考试的情况来看,本套试题区分度不大,另外,还有平时不大爱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分数反而比基础好的学生得分高10分左右的现象。这就是选择题较多,特别是第一大题,分值较大,每题3分造成的。根据我们对新教材与新大纲的理解,为了落实新教材教学,我们特地在命题方式上已经作出了大的改进。考试是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评估要依据新教学大纲进行。根据新大纲规定:语文考试,要着重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强积累(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可限于大纲推荐篇目的范围),还要注意检查学生自学语文

6、的能力。考试方式还要多样化。要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鼓励学生有创见。同时,要不断提高试题命题的科学性。不出怪题、偏题和繁琐机械的题目,不用名词术语考学生。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痛感选择题很难正确地反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一点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共识。为了发挥考试对教学产生良好的导向功能,我们反对学生课内外大搞题海战术,而代之以多读书,多写作。我们在本学期的期中考试时,给学生一篇文章,要求学生归纳中心,分析写作特点,并以附加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写出有创意的看法,就是为了落实新大纲而作出的尝试。另外,我们还加大积累考查的分值,我们这两届使用新教材的高一备课组,凡期中、

7、期末考试的背诵默写的分数都接近30分,而大市统考只考4分。我们认为,使用新教材的年级不能像现在高考一样默写只考4分。一点疑惑:我校现在已作为千所重点中学考查的重点对象,为了发挥重点中学的示范作用,在教育理念及教学实践上应该率先垂范。也就是说教育改革的力度应该大一些,步子迈得快一些。加上师资、设施、生源都与非重点中学不同,如果用面向全市所有中学的统考题来引导重点中学的教学,是否有削足适履之嫌?我们是否应该多组织一点教学活动,特别是有关教学观念转变的活动,如研讨会等。在教学、教研、命题上,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取得共识,这样才有利于推动全市中学语文素质教育。以上均

8、为我们出自对全市语文教学的关心,而向上级主管部门所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