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_教案1.doc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_教案1.doc

ID:49038654

大小:4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8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_教案1.doc_第1页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_教案1.doc_第2页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_教案1.doc_第3页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_教案1.doc_第4页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_教案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_教案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教学目标1.了解唐宋大诗人诗中所包含的物候知识。2.梳理本文的结构脉络,理解逻辑顺序。3.理解文学和科学的关系。教学重点1.了解唐宋大诗人诗中所包含的物候知识。2.梳理本文的结构脉络,理解逻辑顺序。教学难点了解唐宋大诗人诗中所包含的物候知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链接导入(一)导入:大家一定从小就会背白居易的《草》这首诗吧!那好啊,我们就大声背一遍。(学生背诗)在我们最初学这首诗时,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草的顽强的生命力)作者介绍:可是有一个人在读这首诗时,却读出了和我们不一样的

2、内容,这个人就是竺可桢。因为他是气象学家的原因,所以很多极富文采的诗作经他一读,竟读出了物候学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这样的一篇文章——《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学生独立完成下列问题。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绍兴人。我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对中国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以及变迁等方面,在研究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等方面著有多篇论文。他的著作有《竺可桢文集》和《竺可桢日记》等。整体感知(二)朗读课文,整体感

3、知1.老师和部分学生为大家范读课文老师向学生提出要求:听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字词积累5/5(1)学生认真倾听,不得中途打断朗读(2)在书中做勾画和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2.课题解释(1)从题目来看,作者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什么知识?(2)那么我选陶渊明的一句诗写进这篇文章可以吗?(3)物候学的知识很广阔,这篇文章讲的是哪一方面物候知识。教师明确:题目就向读者交代了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譬如萃瀛洲蕃吹嘘羌笛瘟神2.学生展示自己喜欢的语段。(1)物候的知识(2)不行,因为陶渊明不是唐宋时期的诗人。(3)

4、是唐宋大诗人诗中包含的物候知识。研读共品研读共品一:理解物候1.那么到底什么是物候?请大家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说的?2.大家再想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自然现象是物候现象?为大家举一例。研读共品二:理解诗中的物候。1.我们了解了物候的概念,那么我们就进一步研究唐宋大诗人诗中的都包含了怎样的物候知识。刚才我们提到白居易的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大家看看竺可桢在这首诗中都读出了什么样的物候知识?2.我们的课文中作者还选取了很多的诗句,我们小组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分析出这些诗句所包含的物候知识。3.作者主要用的是什么

5、说明方法?师生讨论,合作完成。(学生学会做批注)1.物候就是谈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链接:在《大自然的语言》这课,作者也曾经这样介绍过: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此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5/5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1.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

6、度的循环;第二是这种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天一到,芳草就苏醒了。2.小组讨论,共同研究例如:“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春天来临,刮起了东风,草已绿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天来临,花木抽青。“洛阳三月飞胡沙”春天的时候,洛阳的风沙很大。“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赛马多。”春天来临,滹沱一带杨柳抽青。“江上竹楼新雨晴,瀼西春水嗀文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5/5春天来临,河水解冻。河两岸的杨柳树返青。3.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举例子,就将文章的说明内容介绍的更加具体明确。巩固

7、拓展看看这两句话又包含了怎样的物候知识?1.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预设:1.第一句话说春天来了,斑鸠啼叫,第二句话说春天到,杏花开放,可见斑鸠名叫和杏花开放是同一时期。2.四月是晚春时节,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山中春天物候现象的到来的时间比平原地区要晚一些。研读共品1.文章第4段写的是花木抽青,第5段还是写树木抽青,为什么分成两段来写?2.作者所列举的诗句不是按照唐宋朝代来介绍的,但是并不显得杂乱,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的?3.这是什么说明方法?1.第4段写到是花木抽

8、青是春天来临的标志,第五段写的是以杨柳抽青作为春天来临的标志的原因。这段是对上段内容的进一步的具体解释。2.作者在4、5段先介绍的植物、在6、7段介绍的是候鸟。3.这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总结提高1.你们将怎样为这篇文章划分层次?你们的理由是什么?2第一部分(1)用两句诗引出了“物候”的概念。5/5.准备这节课,老师也很有感触,所以就写了一段话,遗憾的是有几个词老师用不太好,请求大家的帮助。第二部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