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伴随学生成长.doc

让作文伴随学生成长.doc

ID:48993613

大小:95.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2-26

让作文伴随学生成长.doc_第1页
让作文伴随学生成长.doc_第2页
让作文伴随学生成长.doc_第3页
让作文伴随学生成长.doc_第4页
让作文伴随学生成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作文伴随学生成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让作文伴随学生成长古田县教师进修学校黄益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写作教学面貌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观。然而从大面积来看,我们的习作教学仍然存在见物不见人的现象,学生习作完全被异化了——本应是表达真情实感、进行社会交际的精神产品,被异化成与真情实感,实际实践毫不相干的“三无三假”的“伪劣”商品。三无:1、无写作的实际心理需要。只是教师或别人“要我写”,而不是“我要写”,因而缺乏写作的兴趣。2、无现实的交际目的。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任务,或为了应试获取高分,而从不考虑写这篇习作对自己和别人的学习生活、成长

2、发展有何实际意义,或者打算反映和解决学习、生活中一个什么问题。3、无明确的交际对象。只把习作当成交给老师评分的作业或试卷,误把老师当成唯一的读者,而不是向自己的知心朋友、对话伙伴敞开心扉,进行倾诉。三假:1、内容材料虚假。所写全不是自己的真实经历或所见所闻,而是套用《优秀作文大全》之类的现成材料,或按照教师的要求和考试的需要任意编造故事,虚构情节。2、情感态度虚假。所写既为虚假事实材料,当然也就不可能有真情实感。习作中很少有属于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只是看教师或阅卷人的眼色行事,揣摩他们的意愿,抄写一

3、些时髦的观点,乱表一通标语口号的态度,渲染一些并不存在的“高尚情操”。3、语言虚假。除了套话、假大空话以外,最突出的就是儿童的嘴讲成年人的话。文中很少见到充满童真童趣、无拘无束、无猜无忌的童言,而尽是一些陈腐老到、谙于世故,带有八股味的成人腔。如何克服这些弊端,使学生的习作返璞归真,让作文追随学生的成长?一、中小学作文(习作)命题简要回顾:(国内高考命题)171、我国高考作文命题一览表年度试题方式所含哲理1980读《画蛋》有感供料量变与质变1981谈《毁树容易种树难》供料矛盾的对立与统一1982先天下之忧

4、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命题个人与集体,矛盾对立统一1983这里没有水,再换个地方去挖看图成功与失败的矛盾1984对中学生作文之苦,教师批改之难的看法供料内因外因相互作用转化1985给《光明日报》的一封信供料主体与客体关系1986树木·森林·气候供料个体与群体,事物之间普遍联系1987就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写文章供料理论与实践的关系1988习惯命题破旧与立新1989为解除朋友填报志愿的困惑写封信供料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1990就“玫瑰花有刺……”联系实际写文章供料现象与本质、主要与次要、整体与局部1991近墨

5、者黑/近墨者未必黑命题内因与外因1992根据马路上踢碎玻璃罐的材料写文章供料现象与本质,个人修养与社会公德1993根据父子(女)有关梧桐树皮剥落的对话写文章供料老与新、新陈代谢1994尝试命题实践出真知1995根据寓言诗《鸟的评说》写文章供料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1996《给六指做整容手术》/《截错了》看图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1997根据三则材料对问卷调查的两种回答展开讨论供料个人与集体,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1998根据材料要求写一篇关于自己心理承受能力的文章供料内因与外因、主观与客观1999假

6、如记忆可以移植供料用辩证唯物论分析问题2000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供料全面辩证地看问题2001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供料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附: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17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雨,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此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

7、后,两个人互相掺扶着走出困境。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3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丰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听

8、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2003年上海卷“杂”的含义很多,有褒有贬。请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