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圆地方”说起_教案1.doc

从“天圆地方”说起_教案1.doc

ID:48971262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6

从“天圆地方”说起_教案1.doc_第1页
从“天圆地方”说起_教案1.doc_第2页
从“天圆地方”说起_教案1.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天圆地方”说起_教案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天圆地方”说起【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漫长而艰辛的历程,树立“科学不断发展、探索永无止境”的科学态度。2.知道地球结构的一些基本知识,会使用地球仪。3.会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地球形状及地球内部构造。难点:制作地球模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硬纸、剪刀、笔、橡皮泥等。【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一)古时候,不同地区人们心目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件: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被称为“天圆地方说”。(二)古人为什么会对地球形

2、状有那样的认识?如果我们生活在古代会不会有同样的认识呢?让学生自由发言。二、表达与交流。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呢?地球的形状是人们通过哪些事实与证据推测出来的?出示课件: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长期的观察,得出了结论:“大地是球形的。”1519年,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经过长达3年艰苦的海上航行,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圆形的。现在,宇航员从太空中拍摄的照片也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三、观察与提问。3/3教师拿出地球仪,让学生观看:你能在地球仪上找出自己的家乡吗?说一说在地球仪上你还发现了什么?看到地球仪你还

3、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内交换意见。四、搜集资料。关于地球内部的有关资料请同学们到黑板前展示。大屏幕出示资料卡: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几百万年,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科学家通过研究地震波和火山爆发等,间接地揭示了地球内部的奥秘。一般认为地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17千米,但各处厚度不一,陆地厚度平均约35千米,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7千米。下一层是地幔,平均厚度为2900千米左右。它是液态岩浆的发源地,但它的大部分是固体。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幔活动造成的。地球中心部分为地核,半径3470千米左右,温度约3000摄氏度,最高可达5000摄氏度。地核又分

4、为外层地核和内层地核,根据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测定,外核可能是液态物质,内核可能是固态物质。五、巧手小制作。(一)根据地球内部结构的有关资料,制作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出示制作提示:1.这个模型要做多大?需要把实际大小的地球按多少的比例压缩?2.我们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3.小组成员如何分工?(二)展示与评价。请你拿着自己制作的模型介绍给同学们。这个模型还可以怎样改进?请提出你的宝贵意见。评一评谁制作的模型最棒。六、教学反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地球有了认识,知道了地球的结构,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到整个世界,希望大家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探索地球更多的奥秘。【

5、板书设计】从“天圆地方”说起亚里士多德(间接观察)地壳麦哲伦环球航行(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地幔航空照片(直接证明)地核3/3【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同学们更加明白地球的形状,走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对地球的简单认识为我们以后更进一步地去了解地貌发生的变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再就是通过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并通过简单的动手制作,对地球内部的结构有了进一步认识。同学们制作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教师要注意正确评价与引导鼓励。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