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审丑”语文教学例谈.doc

“审美”与“审丑”语文教学例谈.doc

ID:48945717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6

“审美”与“审丑”语文教学例谈.doc_第1页
“审美”与“审丑”语文教学例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审美”与“审丑”语文教学例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审美”与“审丑”语文教学例谈石花一中李琴有一位年轻的同事告诉我们,几年前他曾作为优秀毕业生在大学毕业典礼上有一番“豪言壮语”:“我们**的大学老师愚弄了我们,浪费了我们宝贵的青春;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不能再去愚弄我们的学生,再去浪费他们宝贵的青春!”(备注:**为低俗的国骂。我无法想象推荐这位年轻人为优秀毕业生代表来发言的教授是否有懊悔或不悦。)所以,他要高屋建瓴,善待祖国的花朵们,比如张扬孩子们的个性,不交作业、拍拖都是天性,老师不必去干涉;比如给孩子们一双审“丑”的眼睛,教会孩子们审丑……他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有了独立的人格与创新的精神。于是《理想》、《春》等课文的教学,成了

2、审丑挑刺课;于是一个个“伤美”“欠美”之处被热情高昂的学生“请”上审判台……这位同事很有才气也很有思想。在为他的责任感与不落窠臼、不甘平庸的闯劲喝彩的同时,我们不能不思考:他的初衷很可贵,但措施是否得当?我们的教育教学乃至社会生活,究竟是重在审“美”,还是重在审“丑”?就拿朱自清先生的《春》来说吧,历来被视为精品散文。文本的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哲理美、结构美一直为人们所公认,尤其是形象贴切的比喻,引发我们的审美联想与想象,充分展示春天事物的美好。老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如果设置“寻觅美点”的课中审美活动,让学生充分领略文本之美,然后在此基础上去发现瑕疵,改进文本,岂不是更能激发学生对美好

3、事物的向往,更能树立科学客观的评价观?这位老师第一课时的授课内容就是“《春》中比喻句的探讨”。在这节审丑课堂上,导入激趣时,老师借朱自清先生是美食家这一事实先教学生狠狠审了先生人格的“丑”,他说:“你们听说过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人救济粮的故事吗?其实,朱自清不是饿死的,是撑死的!”。接着,老师让学生听朗读音频,划出自己喜欢的比喻句。然后是评判这些比喻句。可是,针对学生找出的最后三个自然段的排比比喻句,教师并没有为学生设置审美的舞台,让学生谈喜欢的原因,而是牵着学生开始审“丑”了:“你心目中的小姑娘是‘花枝招展’的还是活泼淳朴的?”“把春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健壮的青年’,是否暗含了季

4、节的推移,超越了春天的范畴?”“与张晓风的《春之伤古》相比,两个比喻你更喜欢哪一组?”……个中曲直是非,一眼看出。至于是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沟通,还是老师把个人观念强加给学生,当然也昭之若著。针对描写春雨特征的比喻句,老师也是采用比较赏析法:“雨是最寻常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与迟子建《北极村童话》“细细的雨丝像一根根银色的绣针,一股脑地扎向地面”以及“南方的雨季,雨丝像纺丝上的细线一样在天地间来回走动”比较。在赏析时,老师又一次否定书本,审出了“丑”——强调所推荐文段比喻的贴切、形象、有涵蕴,批评《春》比喻的浅薄、拙劣、失当。老师设置课中活动,注重课堂延伸和课外美文比较阅读,

5、丰富课堂含量,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审美情趣差异,我很欣赏。遗憾的是,老师这样“独辟蹊径”,“匠心独运”,却没有很好把握审美与审丑的“度”。老师完全可以告诉同学们,朱自清先生用这些比喻,很准确地写出春雨的特征,引发人们的审美联想,那是他的独创,是他思考探索的结晶,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但前人的创作也并不是尽善尽美,我们可以去不断地翻新或完善。迟子建等人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丰富比喻的内涵,是在创新,让美的更美,给我们更愉悦的审美享受。这样“审美”与“审丑”相结合,不是更好吗?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将事物绝对化同时也就走向极端化。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是不是常用自己或者别人

6、交付给我们的模子来铸造我们的学生?看起来,学生的思想“纯洁”了,认识“统一”了,行为“规范”了,可是,思维也不可逆转地僵化了,奴性的元素一天天积淀,学生只有接受与积累,只有盲从与随大流,缺少甄别与选择,没了个性与创意,更缺少批判与独具慧眼的创新。审视目前教育的偏差,我们的确需要给学生个性发展搭建舞台,需要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添加催化剂。但从“审美”“审丑”角度来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展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审丑绝不是最佳途径,更不是唯一途径,审丑的课堂之所以会活跃一些,只不过是迎合了学生的猎奇心理与反叛心理。现代丑学开创人罗森克兰兹说:“吸收丑是为了美而不是为了丑。”我们当然要客观对待生活,

7、培养学生“精神的明辨力”。所以不能把审美与审丑割裂开来。审美可以弥补现实世界的不足,唤起我们对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追求。审丑当然也可以激发人们对丑的唾弃,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深入的思考,但带来往往是怀疑与否定,是失落、空虚与彷徨。这种过多寻找丑、品味丑的做法,易于把孩子们引向失望与虚无。我们以审美态度去审视、选择、提炼“丑”。通过对丑恶事物的厌恶,唤起对美与善的渴望与追求,这时候,丑才能有审美价值,审丑才有了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