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924960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5
《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浅谈李勤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或视听文学作品时,为把握作品形象,领悟作品意蕴所进行的一种“披文入情”、“动情观照”的精神活动。它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也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文学鉴赏能使读者获得一种因美而起的情绪的激动、精神的愉悦、情感的满足,是人类所特有的高尚的情感体验。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使我们感受到作品的形象,体验到作品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还能够激发读者的深长之思,由作品生发开去,感悟出社会、人生的哲理、真谛。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身心发展已进入成熟期。他们兴趣广泛,自我意识更加发展,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
2、括性;言语能力发展到较完善的程度;充满理想,敢想敢干,力图实现自己理想;求知欲强,课本的知识、课堂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课堂学习外,他们更喜欢课外的阅读和鉴赏。阅读是他们获得知识、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而文学阅读与鉴赏是他们阅读的主要方面。尽管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且经过小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学习,打下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积累了一定的文学阅读经验,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在文学鉴赏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长期的应试教育,强大的升学压力,使学生形成了为应试而学习的心理定势。调查显示,中学生比较偏爱中学课本中知识性强的课文,喜欢适合应试教育的分析概
3、括型和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方式。在课外读物中,他们喜欢阅读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历史著作、伟人传记等书籍。中学课本中各种类型的课文,他们喜欢的类型依次是诗歌、散文、议论文等;最讨厌的课文类型依次为:文言文、说明文等。当问及“你最喜欢的书籍是什么”时,答文学作品(含传记文学)的占69%,答历史著作和科普读物的均有30%左右。在“你最崇拜的人物”一问中,最多的是英雄人物和科学家(英雄人物占48%,科学家占33%)。他们渴求增长知识,了解社会、人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但阅读内容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有些饥不择食的倾向,不注意或者说不善于选择,有可能接受不良影响,误入歧途。正因
4、为为猎奇而阅读,为消遣而阅读的现象普遍存在,他们更喜欢通俗浅显读物,喜欢影视中的恐怖、惊险、武打场面等,因而中学生的欣赏趣味还亟待提高,获取知识的方法,文学阅读的能力等还有待培养。文学鉴赏实践告诉我们,要很好地实现文学的美育功能,读者的审美能力、鉴赏水平是亟待提高,也是可以提高的:中学生更是如此。马克思说过:“美的对象刨造出懂得美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这也就充分肯定了文学作品等美的对象对读者的美育作用。如何培养和提高呢?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广泛地、反复地接触审美对象,才有可能培
5、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总是相对而言,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没有见识,孤陋寡闻,也就辨不清真伪善恶美丑,甚至有可能以丑为美,以假充真,将恶当善。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所批评的“以麟为鹿”、“以雉为凤”、“以夜光为怪石”、“以燕砾为宝珠”,辨不清好坏美丑。博观可以增长见识,要提高则还需鉴别。德国的美学家歌德说过:“鉴赏力不是靠鉴赏中等作品而是靠鉴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这就是说,要培养“音乐的耳朵”,就必须欣赏高雅的艺术、如果耳濡目染的皆是地摊文学甚至是无聊下流的东西,其审美品位又怎么能够提高呢?俗话说:取
6、乎其上,则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则只能得乎其下了。只有选择那些优秀的高雅的艺术作品来观赏,才能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能力,达到美育的目的。文学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学是开展学校美育、指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课堂。中学课本中有许多精彩之作能帮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自我人生品位。例如《水浒传》中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这一情节,作者绘声绘色,且随打的部位的不同,而运用了不同的比喻:打在鼻子上,说是好像开了个油酱铺,打在眼际眉梢,说是开了彩帛铺,打在太阳穴
7、上则说好像开了个水陆道场……有声有色有味有情,这就能诱发读者的各种心理功能,从视觉、嗅觉、听觉以及运动感觉上重建起感性的形象,在各种感觉器官的积极参与中,读者的想象、联想被充分调动起来,情感也油然而生,为鲁提辖的正义之拳叫好,为恶人镇关西的终遭惩治而解恨。正是在各种心理机能的共同参与、积极活动中,主体的身心得到极大的愉悦和满足,获得精神的享受,这是其它阅读活动所无法获得的。再如,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我们通过对文字的理解,似乎与作者一道,漫步在这月下的荷塘边,脑海中展现出月色下荷塘的清幽之景。通过如临其境的体验,我们会为作者所描绘的明澈幽静的荷塘所陶醉,为
8、作者向往独处,赞美荷香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