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版)2020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二章综合练(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综合练1.(2018南京调研)(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时刻撞击固体颗粒的液体分子数越多,该颗粒布朗运动越剧烈B.一滴液态金属在完全失重条件下呈球状,是由液体的表面张力所致C.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D.一定质量气体等容变化中温度升高,单位时间内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撞击次数增多(2)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状态A的温度tA=27℃,则状态C的温度TC= K;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B、C后再回到状态A,此过程中气体将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氙
2、气灯在亮度、耗能及寿命上都比传统灯有优越性。某轿车的灯泡的容积V=1.5mL,充入氙气的密度ρ=5.9kg/m3,摩尔质量M=0.131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A=6×1023mol-1。试估算灯泡中:①氙气分子的总个数;②氙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答案 (1)BD (2)900 放出 (3)①4×1019个 ②3×10-9m解析 (1)同一时刻撞击固体颗粒的液体分子数越多,该颗粒受力越容易平衡,所以布朗运动越不明显,选项A错误;表面张力使液滴表面积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所以一滴液态金属在完全失
3、重条件下呈球状,是由液体的表面张力所致,选项B正确;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即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选项C错误;一定质量的气体等容变化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单位时间内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撞击次数增多,选项D正确。(2)气体由A到C压强不变,由VATA=VCTC可知1300=3TC,所以TC=900K;由A到B,气体对外界做功的数值等于AB线下方的梯形面积,从B到C,外界对气体不做功,从C到A,气体被压缩,外界对气体做功的数值等于CA线下方的矩形面积,所以全过程外界对气体做正功,而回到状态A气体内能不变,由
4、热力学第一定律知此过程中气体放热。(3)①充入灯泡中氙气的物质的量n=ρVM,则氙气的分子数N=nNA=ρVNAM=4×1019个。②每个氙气分子所占的空间为V0=VN,则氙气分子间平均距离a=3VN=3×10-9m。2.(2018南京、盐城高三一模)(1)(多选)把一条细棉线的两端系在铁丝环上,棉线处于松弛状态。将铁丝环浸入肥皂液里,拿出来时环上留下一层肥皂液的薄膜,这时薄膜上的棉线仍是松弛的,如图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某侧的薄膜,观察棉线的形状,图中所标的箭头方向合理的是 。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
5、等压变化到状态B,气体吸收热量为Q1;再由B状态经等容变化到状态C,气体放出热量为Q2。状态A:VA=0.2m3,TA=200K;状态B:VB= m3,TB=400K;状态C:TC=200K,则Q1 Q2(选填“>”“=”或“<”)。 (3)铁的密度ρ=7.8×103kg/m3、摩尔质量M=5.6×10-2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1023mol-1。可将铁原子视为球体,试估算:(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①1克铁含有的分子数; ②铁原子的直径大小。答案 (1)AD (2)0.4 > (3)①
6、1×1022个 ②3×10-10m解析 (1)A图中为用烧热的针刺破上侧的薄膜,由于下侧薄膜中的表面张力,使细线向下弯曲,故选项A正确;B图中用烧热的针刺破一侧的薄膜,不可能两侧都有张力,故选项B错误;C、D图中为用烧热的针刺破下侧的薄膜,由于上侧薄膜中的表面张力,使细线向上弯曲,故选项C错误,D正确。(2)设气体在B状态时的体积为VB,由盖-吕萨克定律得VBTB=VATA,代入数据解得VB=0.4m3;因为TA=TC,故A→B增加的内能与B→C减小的内能相同,而A→B过程气体对外做正功,B→C过程气体不做功,由热力学
7、第一定律可知Q1大于Q2。(3)①N=nNA=mMNA=1×10-35.6×10-2×6.0×1023≈1.0×1022(个);②取1mol的铁,则:NA·43πd23=mρ,其中:m=nM=5.6×10-2kg,代入数据,可得d=3×10-10m。3.(2018南通高三调研)(1)下列现象与液体表面张力无关的是( )A.透过布制的伞面可以看见纱线缝隙,而伞面不漏雨水B.在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中,自由漂浮的水滴呈球形C.把玻璃管的裂口放在火焰上烧熔,它的尖端就会变钝D.把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它们会“粘”在一起难以分开(
8、2)做汽车安全气囊的模拟实验时,密封的储气罐与气囊相连,撞击时储气罐阀门自动打开,大量气体进入气囊,气囊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展开,在人体前部形成弹性气垫,然后气囊泄露、收缩,从而有效保护人体,气囊展开过程中,将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气体的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泄露收缩过程中气囊内壁单位面积上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