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抗性鉴定.doc

灰霉抗性鉴定.doc

ID:48854884

大小:26.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2-02

灰霉抗性鉴定.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灰霉抗性鉴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转基因植株对灰霉病的抗性鉴定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当幼苗长至4~5片真叶时,剪取叶龄相同及大小适中的叶片,叶柄以湿润无菌脱脂棉包裹,用移液枪取20μL灰霉菌(B.cinerea)的孢子悬浮液(106cfu·mL-1)点于叶正面,在光周期12h/12h,温度20℃左右条件下培养。以无菌的1%葡萄糖溶液接种为对照。分别在接种后4、6、8天调查发病情况。灰霉病分级标准参照等。病情指数计算参照方中达的方法。每个处理取10片叶,重复3次。2.参照Viaud等[1]的离体叶片接种法:在培养皿内铺双层滤纸,加少量水,进行灭菌。剪取生长整齐一致的

2、各供试寄主幼苗的第1片平展真叶,冲洗后用75%的酒精表面消毒30s,用灭菌水冲洗3遍,待吸干叶表水后,展平铺到灭菌培养皿上。用直径为3mm的打孔器在培养好的各地灰霉菌菌落边缘打取菌饼,反接于叶片的不同部位。每片叶接4块菌饼,每个菌株在每个寄主上接5片叶,对照接相同大小的PDA培养基块。接种后置于25℃恒温光照培养箱内,3d后调查发病情况。按照十字交叉法测量病斑大小,并根据各处理的病斑大小评价各菌株致病力的差异。参照朱建兰等[9]的灰霉病斑调查方法,其分级标准为:0级,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1级,形成直径2~5mm(包含2mm)水渍状黄

3、褐色病斑;2级,形成直径5~10mm(包含5mm)水渍状黄褐色病斑;3级,形成直径10~15mm(包含10mm)水渍状黄褐色病斑;4级,形成直径15~20mm(包含15mm)水渍状黄褐色病斑;5级,形成直径≥20mm水渍状黄褐色病斑。采用DPS统计软件对供试灰霉菌株引起的病斑直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检验(LSRtest)进行多重比较。3.采用孢子悬浮液点滴法。取幼苗的第3片复叶接种,在小叶中心近轴处用移液器加5μL孢子悬浮液,以无菌水作对照。将接种后的叶片置于直径9cm的培养皿内,封口膜封口。在20℃、相对

4、湿度100%的黑暗条件下培养24h后进行光照培养,光照时间为12h·d-1,光照强度为3000lx。接种4d后计算病情指数。每份试材3次重复,每重复10株,每株3片小叶。病害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5%~15%;5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15%~25%;7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25%~50%;9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50%以上。病情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代表值×100以病情指数为基础,采用相对抗病性方法评价其抗病程度,根据相对抗性指

5、数进行抗性划分。抗性水平分为:免疫(I)、高抗(HR)、中抗(MR)、中感(MS)、高感(HS);相对抗性指数:免疫(I)为1.00、高抗(HR)为0.70~0.99、中抗(MR)为0.40~0.69、中感(MS)为0.20~0.39高感病(HS)为<0.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