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795328
大小:1.12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1-25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6).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一轮复习城市化人口向_____集聚和城市范围_______乡村变为_____的过程。知识点一城市化的含义城镇不断扩大城市1.概念2.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文思考1、带动————发展;2、带来————的变化;3、带来————、————、————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的表现。4.城市化的意义?填空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经济社会进步区域经济【高考真题
2、】右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并回答: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①。②。③。2)在这个过程中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3)此过程被称为。4)该过程的主要意义是什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改善地区产业结构;提高乡村开放程度。城镇面积由小到大城镇数目由少到多由孤立城镇发展为城市群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城市化巩固练习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00203040506070809018001820184018601880190019201940196019802000年城市人口
3、比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全世界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速度水平趋势1.两类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的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早先快后慢高城市化速度放慢,甚至停止;一些大城市中心向郊区移动,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进程不合理---“虚假城市化”(南美)“滞后城市化”(南亚)城市人居环境变差出现郊区城市化、卫星城1950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5.世界城市化进程晚,二战后起步速度加快低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阶段(时间差异)5.世界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发展阶段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特征出现的问题发展趋势出现
4、的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慢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问题少发展中国家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速度很快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郊区城市化城市化水平高、增长缓慢或停滞中心城区衰落、市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阶段(时间差异)5.世界城市化进程阶段。加速(中期)(1)按照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化正处于(2)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发展速度,但由于城市化水平略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带来了低快问题。环境、人口、交通拥挤、居住环境、就业、社会秩序
5、等3.中国的城市化知识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1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生物圈的影响: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改变,生物的多样性减少。(2)对岩石圈的影响:城市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废渣,特别是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渣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对土壤层的影响。(3)对水圈的影响: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径流、渗漏产生再分配,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4)对大气圈的影响:城市工业
6、生产、生活排放各种气体改变大气成分,改变着太阳辐射强度,城市气温、降水等要素也发生变化,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从而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5)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农业用地逐步演化为建设用地,比如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6)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居民的就业方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大规模的转移,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演化为现代化工业社会。(7)城市景观取代乡村景观: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原先的乡村景
7、观逐步为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所取代。它既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诸要素综合作用的过程。(8)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与此同时,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加强。(9)城市化过程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地方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1).中心区人口密集,居住条件差(2).交通拥挤(5).环境质量下降,趋于恶化(3).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4).社会不安定2.对社会的影响不利有利带动促进1、带动———
8、—发展;2、带来————的变化;3、带来————、————、————等的巨大变化,。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区域经济有利3.为城市建设献一计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二)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一)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三)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四)保护和治理城市生态环境(五)加强绿化,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