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ID:44247669

大小:46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0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_第1页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_第2页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_第3页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_第4页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海绵城市专题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1.上图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①缓解城市缺水②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③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④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⑤缓解城市内涝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2.“建筑雨水利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有A.调节地表径流B.调节水汽输送C.增加大气降水D.增加水循环中的蒸腾读图,回答3~5题。甲图乙图3.乙图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甲图中哪些环节引起的①a增加②b减少③c增加④d减少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4.上述水循环环节的改变还让城市容易发生内涝,据统计2012年我国有1

2、84座城市发生内涝,2013年234座城市内涝,2014年125座城市内涝,有关城市内涝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①城市地表硬化面积过大导致地表径流增加②城市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易导致降水强度增大③城市建设导致市区蒸发量减少④城市排水管网不完善,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频繁问题,我国打造海绵型城市(海绵型城市,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下图中城市绿地建设,符合海绵型城市要求的是“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

3、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图片。读图,完成6~7题。6.4幅图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A.图aB.图bC.图cD.图d7.“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①减少城市用水量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③增强城市排水能力④缓解城市内涝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华北平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采地下水,破坏了地下水的平衡,下表为华北平原某些城市采用地下水数量统计,读表,完成8~9题。8.根据表中的数据显示,上述地区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A.土壤盐

4、渍化B.海水入侵C.出现地下漏斗区D.水循环遭到破坏9.为防止表中所示生态问题的进—步恶化,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建立高耗水项目管理制度②合理开采,做到采补平衡③规划地下水禁采区④跨流域调水⑤“海绵城市”建设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二、综合题10.2015年10月5日,广州市白云区环洲五路上,一辆轿车淹在水里。当日,受台风“彩虹”外围环流影响,广州大部地区出现持续暴雨,部分街道出现“水浸街”。  材料一:雨后街道积水景观图图(1)图(2)材料二: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降雨损失包括植物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材料三

5、:鹿特丹水广场图该水广场顺地势而建,由形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有渠相连。平时,水广场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广场;暴雨来临,就变成一个防洪系统。雨水流向地势更低洼的水广场,街道上就不会有积水。所有水池布成一张循环网络,雨量大时,从大水池中分流到沟渠,雨量小时,水又回流入小水池。雨水不仅能在水池间循环流动,还能被抽取储存为淡水资源。图(3)(1)有专家认为:“‘雨岛效应’是诱导和强化城市暴雨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汛期,容易使城区出现强度大的降水,造成城市区域性内涝。”从热岛效应的角度分析说明城市“雨岛效应”的形成。(2)根据图(2),判断

6、降水30分钟后草地的降水损失量大约是混泥土方砖地的多少倍?根据图(1)、图(2),并结合实际分析北京出现内涝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分析,鹿特丹水广场对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积极意义。请你提出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1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种“生态治水”的新方式,突破了“以排为主”的传统雨水管理理念,有助于防止城市内涝。材料二:传统模式“快排”与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

7、对比”(1)分析海绵城市对减轻城市内涝的作用。(2)简述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意义。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建筑雨水利用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作用不大,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排放大量的热量引起的。2.答案:A解析:建筑雨水利用”减少了地表径流。3.答案:A解析:乙图中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时间提前,主要是自然状态下容易下渗,且地表植被具有含蓄水源,减缓地表径流的作用。所以,乙图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甲图中的地表径流(a)增加和下渗(b)减少引起得。4.答案:B解析:城市内涝与城市建设导致市区蒸发量减少无关,且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的蒸发比自然

8、状态更旺盛。5.答案:A解析:海绵型城市,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所以绿地的位置应该较低,为下凹绿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