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杨修之死 (3).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兴亡谁人定碍…盛衰岂无凭碍…一夜风云散哪……变幻了时空。聚散皆是缘碍…离合总关情碍…担当生前事碍…何计身后评。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杨修之死罗贯中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从事小说稗史的创作,似乎应得益于他政治上的失意。正是由于此,他才有时间和有可能致力于文学创作,成为我国文学史上
2、首先用全力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罗贯中的古典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大约是他后期的作品。这部古典文学名著,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这部著作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整体感知,把握文意:1.请自读课文.2.标出疑难问题.3自行复述课文,并思考杨修死因.1.解
3、释加线的词.(1)适疱官进鸡汤(2)数犯曹操之忌(3)人皆不晓其意(4)丕如其意(5)植然其言(6)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恰巧忌讳明白按照认为……对的只就2.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解释(1).鸡肋(2)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3)数犯曹操之忌3.按拼音填汉字并释意:(1)竟取匙与众食qì()(2)操因疑修zèn()害曹丕(3)延弃弓chāo()刀lèi胸部的侧面hàolìng处刑后示众shuò屡次讫谮绰完毕诬陷中伤抓取4.翻译下列句子.(1).杨修为人侍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2)(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4、”(3)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4)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本文的故事线索是什么?明确:“身死因才误”.叙事的方式有:()A.顺序B.倒叙C.插叙D.补叙明确:插叙第一部分想一想:1、杨修为什么会命赴黄泉?2、曹操杀杨修是否杀得有理?第二部分试一试:概括各个事件内容。复述故事要求:加进自己的想象,活化出曹操的心态.女生代表复述:鸡肋事件阔门事件一盒酥事件男生代表复述:梦中杀人事件吴质事件邺门事件答教事件事件曹操的态度园门改阔众人分酥梦中杀人吴质事件计出邺城为植答教
5、虽称美,心甚忌之虽喜笑,而心恶之闻而愈恶之愈恶之大怒大怒,有杀修之心找一找:标注出表现曹操心理活动的词语,并根据这些判断曹操对杨修态度的变化。想一想:从记叙方式上来讲,这部分属于哪种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属于插叙,目的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矛盾发展的结果。第三部分议一议:这部分写曹操兵败,这和杨修之死有关系吗?有,目的在于进一步揭露曹操杀杨修是忌才。展开辩论杨修恃才放旷,终致杀身之祸(正方)曹操忌才妒贤,处死杨修以消除祸患.(反方)各选四名成员担任主辨,第一副辩,第二副辩,第三副辩.总
6、结人物性格特征明确: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曹操:虚伪狡诈,老谋深算恃才放旷毫无心机终于招来杀身之祸。理解揣摩(一)根据文中的六件事分析杨修性格特征。以“读了……,我认为杨修……。”为例说一句话。1、读了园门改阔,我认为杨修有才能却又有些狂妄,恃才放旷。2、读了众人分酥,我认为杨修目中无主,过于自恃。3、读了梦中杀人,我认为杨修点破曹操佯睡杀近侍的真正心思,招致曹操的厌恶是咎由自取。4、读了吴质事件,我认为杨修行动过于轻率,缺乏心机。5、读了计出邺城和为植答教,我认为杨修卷入曹室争斗之中,自惹其祸。刚愎自
7、用阴险残忍机变狡诈“古来第一奸雄”理解揣摩赏析曹操1、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可看出曹操的什么性格?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确性,众人对他杀杨修之举自然就有疑意。曹操厚葬杨修,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表现曹操阴险虚伪的性格。2、曹操杀杨修,是否杀得有理?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渡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夏侯惇却没有丝毫处罚。聪明杨
8、德修,世代继簪缨。笔下走龙蛇,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赏读课文.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你能总结出本文独特写人的技法吗?明确:1七个事例各有完整的故事情节.2.选材集中,精当.延伸拓展,联系实际,深刻反思:杨修才华横溢,因其才受曹操赏识,也其才被曹操杀害。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应该明白些什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