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746961
大小:80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1-21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与校长教师学生之问安庆师范学院黄警钟一、我国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原因、主要目的、基本原则、监测学科及内容和对象、设计的主要依据1原因:首先,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高义务育质量、解决义务教育质量热点难点问题的必然要求。其次,是提高教育督导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举措。第三,是我国目前已具备全面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基本条件。第四,是世界各国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通行做法。2、主要目的:是为了客观反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身心健康及变化情况,深入分析影响义务
2、教育质量的主要原因,为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纠正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推动义务教育质量和学生健康水平不断提升。3、基本原则:客观性(采取抽样调查方法,科学设计检测指标和检测流程)、规范性(以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考虑不同地区差异和不同类型学生特点,规范流程,严格操作)、引导性(全面监测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重点考察学生健康水平、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推进素质教育有效实施。)。4、监测的学科为语文、数学、科学、体
3、育、艺术、德育。监测学科主要内容参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而设定,重点测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测试对象为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主要集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各学科的划分情况,并考虑学生认知和学习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确定。5、质量检测安排周期:三年一轮回。每年两个学科。第一年监测数学和体育,第二年监测语文和艺术,第三年监测科学和德育。6、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与中考、高考等传统性考试不同之处:一是测试目的和结果使用不同。质量检测侧重于诊断、引导和改进,而中、高考主要目的是选拔和甄别。二
4、是实施方式不同。质量检测侧重于掌握区域和群体的教育质量,不对学校、学生个体进行评价和排队。三是测试内容完全不同。质量检测不仅对学生学科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考查,也对影响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而中、高考主要对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二、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之问1、问校长2、问班主任3、问监测学科老师4、问被抽样测试的学生请学员中的校长、班主任、数学老师、体育老师思考会问自己哪些问题,会问学生哪些哪些问题。学员可从校长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2011版课程标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践问题与表现等角度去假
5、设。然后主讲人根据监测视导工作调研结果呈现问题。三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之问1、校长问国家、问社会、问教育主管及相关部门、问自己等;2、班主任问国家、问社会(包括学生家长)、问教育主管及相关部门、问校长、问同事、问学生、问自己等;3、教师问国家、问社会(包括学生家长)、问教育主管及相关部门、问校长、问同事、问学生、问自己等;4、学生问国家、问校长、问老师、问父母、问自己等。4学校、问班主任、问授课老师、问家、学生问国家、问长、问同学、问自己等。提问方式:请学员中的校长、班主任、教师代表发言,请每位学员课下按岗位提交所问对象一个主要
6、问题。四、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对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启示1、办学者、管理者、评价者、教育者、受教育者等都要确立正确的义务教育质量观。●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的教育质量观都属于一种“全量型”教育质量观,即把学生的全部发展水平当做教育质量。以全量教育质量观为基础的教育质量评价主要是教育工作质量评价、学生入学机会评价、具体教育教学过程评价。实际上,教育质量应被定位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促进程度上,教育质量应该是人的发展增量。●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的教育质量观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层面获得根本的判定标准,这种做法忽略了教育本身的主体性。教育
7、质量观应该尊重教育自身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对教育质量的认定。。●有学者认为,当代教育质量观发生重大偏离的重要根源和表现都是过度的教育竞争。过度教育竞争的根源在于社会竞争加剧。●有学者认为,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强制性和免费性并不等于是对其质量的规定。为人生奠定基础才是义务教育质量的定性要求。义务教育质量应该以学生健康成长和顺畅发展为指向,以学生在学校里过着充实的智慧生活为指向,以学生在不断的积累人生发展的经验为指向。关照了心灵的义务教育就是质量好的教育。2、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是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社会的理解支持是提升
8、义务教育质量的良好环境,但都不是义务教育质量本身。3、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是校长职业角色的担当;是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对专业成长和事业发展的不懈追求。(转<<当下19>>)谢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