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轴对称现象.1 轴对称现象.ppt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轴对称现象.1 轴对称现象.ppt

ID:48732070

大小:4.54 M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1-20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轴对称现象.1 轴对称现象.ppt_第1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轴对称现象.1 轴对称现象.ppt_第2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轴对称现象.1 轴对称现象.ppt_第3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轴对称现象.1 轴对称现象.ppt_第4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轴对称现象.1 轴对称现象.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轴对称现象.1 轴对称现象.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博爱县玉祥中学杨秋平轴对称现象轴对称现象轴对称现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说课流程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学情教学方法过程板书1.地位与作用《轴对称现象》是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第一节,有着起始课的作用,同时轴对称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它还是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及学习特殊平行四边形等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这些图形,并能指出它们的对称轴.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的过程,进

2、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从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教材学情教学方法过程板书3.教学重、难点: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难点: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材学情教学方法过程板书教材学情教学方法过程板书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时对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他们的认识仅处于感知的层面,对于具体的相关概念还缺乏了解.经验基础: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征的许多事物都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经验基础

3、。面临的问题:七年级学生虽然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语言概括能力较差,缺乏学习的方法,因此会出现对概念分析不清、理解不透的问题.观察引导发现教学法思考操作归纳应用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有趣的学习状态中,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教材学情过程板书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学习法教材学情教学方法过程板书欣赏视频、引入新课学以致用、巩固延伸主动参与、探索新知回顾小结、盘点收获布置作业、深化提高想一想: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自然之韵北京故宫中外建筑找一找:你还能发现生活中具有同样特征的图形吗?折一折下面的这个

4、图形是否也具有上述特征呢?心形轴对称图形说一说: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练一练: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的对称轴.(1)不是是是是是(2)(3)(4)(5)扎纸试验将一张纸对折后,用笔尖在纸上扎出如右图所示的图形,将纸打开后铺平,用彩笔涂色,观察所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还能用这种方法得到其他的轴对称图形吗?与同伴交流。完成后记得在你的作品上写上作

5、品名称和作者姓名哟!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如果两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区别是对同一个图形而言是对两个图形而言一个图形被直线分成两部分两个图形分居一条直线两旁有一条或多条对称轴只有一条对称轴联系操作方式相同:沿一条直线折叠全等相同:折叠后直线两旁的图形能完全重合可以互相转化: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就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

6、把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看作两个图形,它们就是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1.画一画:下面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或成轴对称的图形,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对称轴.(1)(2)(3)(5)(6)(4)2.猜一猜:根据下面图形中所给的对称轴猜一猜它们分别是哪些汉字或字母(黑体)?(1)(2)(3)(4)(5)(6)(7)(8)(9)(10)3.拼一拼:请各小组利用你们手中的多边形卡片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作为本组的组徽,并说明其中的含义.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作业必做题:课本习题5.1第3、4题选做题:利用本节课所学

7、知识设计并制作一幅精美的轴对称图案,并发到班级微信群里,全班交流。同学们,咱们中国非常讲究对称美,在我们的生活中,轴对称的身影随处可见,它那特有的美装点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热爱生活,享受数学带给我们的乐趣吧!教师寄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