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689873
大小:2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7
《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部分,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阅读教学必须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享有自主阅读与探究的权利,使他们的身心得以
2、自由舒展。那么如何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这是大家仍在关注和探索的问题。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流行的教学流程主要有两种,一是“三步曲”: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读,感悟重点段落内容→悟读,体验作者情感;二是“四步曲”:“读”→“思”→“议”→“练”。无论是“三步曲”,还是“四步曲”,教师都特别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注重学生的“悟”—感悟、悟读,怎么“悟”呢?教师往往是先让学生默读勾画,写批注,然后分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呈现出一片“你读,我读,大家读,一读到底;你说,我说,大家说,说
3、得天花乱坠。”的热闹景象。在所谓的相机指导过程中,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个性阅读,对学生的交流反馈,常常是当好好先生,不管对与错,不置可否,只管按自己的教案讲,这样的“悟”,学生又“悟”到了什么呢?难怪不说“数学学科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呀!“悟”是感悟的“悟”,不是延误的“误”,不是误人子弟的“误”。“悟”是理解,是对语言材料的深入内核的接近和解构,也是困惑,是怀疑,是否定,是期望,是对作者的亲近认同或批判否定。那么学生究竟在阅读过程中感悟什么呢?我认为至少包含以下内容:语言材料蕴
4、涵的信息;语言材料负载的思想内容;语言材料组织的方式效果;语言材料渗透的情感韵味,简而言之就是悟意(把握字、词、句、段,揣摩含义,尤其是言外之意,理解在全篇中的作用等)悟形(感受语言的形象、生动、有趣)悟法(字、词、句、段的读法以及写法)悟境(体察语言描绘的意境)悟情(体味蕴含于语言文字的情感)悟理(语言所揭示的道理)悟异(提出与作者的不同见解,求真、求美)。明白“悟”的外延,这是学生自我感悟的前提条件。自我感悟是一种开放的阅读心态,是对文章进行主动的、参与的、个性化的研究性阅读,从中获得新的语言感受和情感体验
5、。它不是学生天生就有的,它是一种意识,是一种能力,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和培养。“悟”由“忄、五、口”组合而成。“忄”:从心、从情,通灵性;引申为智、爱、魂。“五”: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五种感官是人感知外界信息的五大路径,即外觉之触点与通道也。眼明、耳尖、鼻灵、舌活、身健是外觉通达的基本条件。“口”:直意为语言、表达,引申为内省加工后要将信息输出。内省即对外觉信息分析归纳提炼升华,将理念、创意、观点、思想形成语言、文字、声音、图像,或直接物化为创造、发明,向外表达、展示、输出、传播,推向实践,进入新一轮
6、的外觉内省。了解了“悟”字的构造,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便可根据不同的年段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文本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适宜的的策略引导和培养学生“悟”的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