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粗心.doc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粗心.doc

ID:48685027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7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粗心.doc_第1页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粗心.doc_第2页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粗心.doc_第3页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粗心.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粗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粗心贺一凡在教学中经常碰到一些非常粗心的孩子,他们挺聪明,理解力强,反应也快,就是在作业、考试中常常因粗心大意,出现一些不应该有的错误。这种现象在数学计算中尤为突出。这种现象若不加以及时纠正,不仅会至使他们得不到应有的成绩,有的在关键性考试中由于粗心,造成失误而抱憾终身;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顽固,甚至影响到成年以后的工作。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通常情况下,教会学生不懂的东西并不难,而要使学生改掉粗心的毛病却非易事。的确,粗心是不少儿童乃至成人常犯的一种“顽疾”。不仅许

2、多家为长孩子粗心问题而感到束手无策,就连一些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资深教师也常为此而感到大伤脑筋。不少家长、教师只一味埋怨孩子“不仔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孩子粗心?4对此我进行了长期跟踪观察。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粗心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粗心是孩子对知识掌握不熟的具体表现;而更多的孩子粗心大意则是从幼儿时期开始,逐渐形成的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粗心的孩子大多注意力不集中,做事虎头蛇尾,收捡性差,有先入为主的习惯,而且思维惯性较大等等。调查还显示:中低年级以下儿童对粗心的危害认识较差,而高年级学生

3、则对此有较为明确的认识。他们大部分都非常希望能克服粗心的毛病。但是由于多年形成的习惯,要想克服已不是那么容易。更重要的是他们并不知道怎么样克服粗心,克服粗心究竟应该克服些什么,从何入手。有的人以为克服粗心就是“认真”、“仔细”。因此有的学生作业时十分认真,书写极为工整。甚至做完以后,反复检查。然而,粗心依然如故,错误仍被漏网。对此孩子们也非常苦恼。为什么学生付出这么大努力却收效甚微呢?观察发现:主要是习惯在作怪。这些孩子每次作业开始时十分认真,不一会儿便开始倦殆,注意力逐渐转移,粗心发生在不知不觉

4、中。心理学认为:注意力依懒于外部刺激,儿童尤其是这样。孩子们开始作业时,往往比较注意“仔细”也不易出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中有关“仔细”的兴奋灶逐渐减弱,而习题内容不断刺激大脑皮层,使学生注意力转移到习题内容上而忽略了“仔细”。因此,要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4病,就必须有一种外力不断给学生大脑皮层以适当的新的刺激,来提醒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情况下这些都是由家长或教师来完成。但这样做通常学生是被动的;家长是盲目的,家长教师不知道孩子何时会出现粗心。况且旁人的时常提醒不仅会造成孩子的依赖的习惯,过多的

5、唠叨还会引起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往往事与愿违。还有一些家长、教师一味要求粗心的孩子时时注意“仔细”。其实这根本不可能,即使做到了,也不合算。因为那样,孩子的作业速度也会极慢,时间拉得很长,浪费孩子大量的精力,影响孩子休息,结果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能让学生在遇到容易出错的地方时,发出警示信号。就象危险路段的警示牌提醒司机一样提醒学生自己,这样既能有效地克服粗心现象,也不会增加学生的精神负担,还能节约孩子的大量精力。中国有句俗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话虽然有些夸张,却不无道

6、理。被刀割过手的,拿刀时就格外小心;被电击过用电时就十分谨慎;走路曾被瓦砸头,遇到屋檐就留神,这些都是因为对大脑皮层的强烈刺激的条件反射的心理现象。针对这一心理特征,经过反复试验,我给学生设计了一套较为科学的训练方法:4首先要求学生在作业时按顺序保留全部原始草稿,并记下作业的日期、书名、页码和题号,以便查找。凡在作业中出现了错题,都要核对草稿,找出出错的具体原因,然后将其分类填表。如:忘了进位、退位;小数点点错地方;加法做乘法;对错数位;因书写不工整而看错数或看错题等等。并将其定期做出统计填表,画

7、出条形统计图。从而使抽象的粗心被具体量化。哪方面出错最多,一目了然,能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会给学生大脑皮层以强烈的刺激,从而在以后的作业中遇到类似情况时,便会在大脑中产生相应的条件反射,使之产生适当的兴奋灶,引起大脑的注意,从而达到避免再犯粗心的毛病。当出错最多的现象引起学生警惕被消灭或减少以后,其它的问题变得突出而引起学生新的注意。经过这样数次反复,孩子的粗心现象会明显减少,学生也不必专门为避免粗心而刻意留神了。他们可以集中精力专心解题,分析解题思路,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8、避免了不必要的精力浪费,同时又达到了克服粗心粗心大意毛病的目的。2002年3月20日星期三21:35:3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