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发病病机.ppt

中医基础理论发病病机.ppt

ID:48670082

大小:679.51 KB

页数:60页

时间:2020-01-19

中医基础理论发病病机.ppt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发病病机.ppt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发病病机.ppt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发病病机.ppt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发病病机.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发病病机.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章发病TheoryofOccurrenceofDisease关键性问题中医学发病原理中医学发病类型疾病: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稳定有序的生命活动遭到破坏,出现阴阳失调、形质损伤、或机能障碍,表现为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病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的途径、类型、机制、规律及影响发病诸因素的理论。第一节发病原理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包括原病和复发等),是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的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发病的基本原理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3.正邪相搏胜负决定发病与否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正气:

2、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的称谓,是指人体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正气的防御作用:1.抵御外邪入侵2.驱邪外出3.修复调节能力4.维持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正虚感邪则发病正虚生邪而发病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侯类型邪气的概念: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外界的、机体内产生的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邪气的侵害作用1.导致机能失常2.造成形质损伤3.改变个体体质特点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1.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2.邪气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与特点寒邪—寒证;阳邪(风、暑

3、、火邪)—实热病证;外感—卫表证候等等。3.邪气影响病情与病位疫疠—病重;伤于风者,上先受之4.某些情况下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正邪相搏胜负决定发病正胜邪不发病邪胜正发病2.正邪相搏决定证候类型1.正邪相搏胜负决定发病与否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1.环境因素:气候、地域生活工作、社会环境3.精神状态2.体质因素(发病的内部因素)体质:形成于先天,定型于后天的个性在形态结构、代谢和生理机能上相对稳定的特性。决定发病倾向决定对某些病邪的易感受性决定某些疾病的证候类型第二节发病类型1.感邪即发2.徐发3.伏而后发4.继发5.合病与并病6.复

4、发发病类型感邪即发感邪后立即发病者。又称“卒发”、“顿发”。临床常见:①新感伤寒或温病②疫疠致病③情志遽变④毒物中毒、外伤伏而后发指某些病邪侵入人体,不当时发病,而潜伏于体内,经过一定的时间或在诱因作用下才发病。临床常见:①破伤风、狂犬病②伏暑、伏气温病徐发指徐缓发病者,又称缓发。临床常见:①外感湿邪②思虑过度;房室不节等继发指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继而发生新的病症。临床常见:①间日疟反复发作—继发疟母②病毒性肝炎失治误治—臌胀③糖尿病日久—目盲、坏疽等。合病与并病合病是指两经以上或两个部位以上的证候同时出现。如太阳少阳合病;太阳阳明合

5、病;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病。并病是指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者;或一个部位证候未了,又出现另一个部位证候。临床常见气血两燔、胃脘痛并发大出血等。复发邪未尽除正虚未复诱发因素复发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交替如胆结石休止与复发交替如哮喘疾病少愈及复发多见较重的外感热病如湿温基本条件基本类型重感致复食复劳复药复情志致复疾病初愈,因饮食因素而致复发疾病初愈,因形神过劳或房室而致复发病后用药不当复发的诱因复发扶正宜平补勿助邪祛协宜缓攻勿伤正第八章病机病机与病机学概念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亦即病因作用于人体,致使机体某一部位或

6、层次的生理状态遭到破坏,产生或形态、或功能、或代谢等方面的某种失调、障碍或损害,且自身又不能一时自行康复的病理变化。病机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并揭示其规律的中医基础理论分支学科。(包括疾病发生的机理、病变机理及传变的机理)第一节基本病机基本病机:指机体对于致病因素侵袭所产生的最基本的病理反应,是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基本病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内生“五邪”脏腑病机一、邪正盛衰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就是邪

7、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的病机(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1.虚实病机虚的病机2.虚实变化(1)虚实错杂虚中夹实——如脾虚所致水肿实中夹虚——如邪热炽盛灼津所致气阴两伤证(2)虚实转化由虚转实由实转虚(3)虚实真假真虚假实真实假虚(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二、阴阳失调阴阳失调:即阴阳消长失去平衡协调的简称,指机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消长失去相对的平衡,从而形成阴阳偏胜、偏衰或阴不制阳、阳不制阴的病理状态。(一)阴阳偏胜1、阳偏胜概念:

8、阳邪偏盛,机能亢奋,机体反应性增强的病理状态。特点: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形成:感受温热阳邪,阴邪化热,五志化火,气滞、血瘀、食积等化热。病机:阳邪亢盛,机能亢奋,临床表现出一系列阳热亢盛之证。临床表现:阳盛则热:壮热、面红目赤。热则伤津,“阳盛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