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复习(咏物).ppt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咏物).ppt

ID:48652084

大小:8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1-18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咏物).ppt_第1页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咏物).ppt_第2页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咏物).ppt_第3页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咏物).ppt_第4页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咏物).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咏物).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诗歌鉴赏复习咏物诗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孤鸿步步高P173《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⑴、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⑵、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显露出来的?1、形象特点:A、“此花开尽更无花”,品性高洁的菊花B、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2、思

2、想内容:A、诗人自己的高贵无暇的品行B、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3、手法:托物言志咏物诗的特点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04北京)(1)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

3、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开迟”即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

4、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2)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第一问两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

5、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的《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第二问3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

6、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

7、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

8、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3)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