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627767
大小:5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6
《真理解了吗(陈兆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真的懂了吗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陈兆华我们常说要“研究性学习”,而同学们平时的学习真的善于研究吗?我们常问大家“懂了”吗?而你追求“真的懂了”吗?“教师讲解并板书,学生听讲并记录”,是目前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较多的一种状态,尤其是高三复习课,当前,“大容量、快节奏、多讲解、勤练习”是较多学校的一种复习模式.学生也常勤于记录,勤于记忆,殊不知却常少了多思,少了研究问题的本质,少于真正的理解.今年我市部分学校进行了一次高三数学联考,有这样一道试题:问题1已知动点P(x,y)满足
2、x-1
3、+
4、y-a
5、=1,O为
6、坐标原点,若
7、
8、的最大值的取值范围为[,],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考后结果表明,各校每班能得到正确结论的学生渺渺无几,一般校得分率在0.03左右,考后,教师当然对此题作了重点分析,一切看似正常!考后一个月左右,笔者想起此题,由于此题“并不好讲”,估计可能有很多学生当时并没真正理解题意,因此,笔者在相关学校做了一点教学实验.一所学校,生源一般但所教班级较好,笔者在该校上了一节调研课,教学中“漫不经心”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问题2已知ax+y=2a+3(a为正的常数,x≥0,y≥0),设x2+y2的最大值为S,
9、且S∈[49,121],求a的取值范围.在让学生思考了一段时间后,笔者在教室中观察了一下,见有近1/4的学生在忙碌地运算着,他们尝试着如何利用均值不等式,有近1/3的同学用代入消元法,但由于后面的运算较繁,一段运算后,因感到“前途”渺茫,而停止了运算.而还有不到1/4的同学一直在“深思”着,不知如何下手.当然,也有几个学生很快做出了答案.此时,笔者让同学们停笔.问:你们理解这个问题吗?答:理解(声音不是很整齐).问:你们以前做过这个题目吗?答:没有(声音不是很整齐).师:你们当然没做过,这是我最近刚编的一个
10、题目(学生笑了).问:你们以前做过类似的题目吗?答:……(声音几乎没有).纵观以上现象,说明学习中加强理解,理解问题的本质、理解问题的内涵与外延,是真正理解一个或一类问题的关键.反思问题1,我们真的懂得了以下几点吗?x=1MQDCBAOyx(1)真的认识了曲线C:“
11、x-1
12、+
13、y-a
14、=1”所表示的图形吗?其实,这种曲线可原于“模型”曲线C1:“
15、x
16、+
17、y
18、=1”.这里的曲线C,仅是将C1的中心移到了(1,a),即如右图所示的正方形ABCD.(2)真的理解了
19、
20、(即OP)的最大值的吗?这是本题理解的一个
21、难点.如右图所示,点P在正方形ABCD上,由对称性,不妨先考虑a≥0的情形,则
22、
23、的最大值就是OA与OB中的最大者.由于M(1,a),与A,B等距离的轨迹是直线MQ,其方程为y-a=x-1.则Q(0,a-1),显然有:①当a-1>0时,点O在直线MQ下方,OA>OB,∴
24、
25、的最大值就是OA;②当a-1=0时,OA=OB,∴
26、
27、的最大值就是OA(或OB).③当a-1<0时,点O在直线MQ上方,OB>OA,∴
28、
29、的最大值就是OB;∵A(1,a+1),B(2,a),∴
30、
31、max=(3)真的理解了“最大值又有取值范
32、围”吗?由于最大值随a的确定而确定,变化而变化,因此,它是参数a的函数,给出它的范围,当然可求参数a的取值范围.本题由于是分段函数形式给出的,因此,在形式上,它体现得略繁一点,但就其本质而言,它类似于“已知f(a)=2a-1∈[2,3],求a的取值范围”这样的问题.(4)真的会列式吗?由于本题是分段形式得出
33、
34、的最大值的,因此,列式也要分情况形出:当a≥0时,或解得1≤a≤3,或≤a<1.即≤a≤3.同理,由对称性,易得a<0时,-3≤a≤-.则所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3,-]∪[,3].以上说明,学习要
35、注重研究,只有真正懂得了问题的本质,才能真正“触类旁通”,才能真正能做到“不变应万变”,作为练习,我们不难完成问题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