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626700
大小:3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6
《浅析幼儿教师的沟通技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析幼儿教师的沟通技能摘要: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沟通无处不在。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个动作……充分开发和利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是我们的愿望。特别是我们幼儿教师,更应该具有和孩子以及家长沟通的良好技能,这是我们必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幼儿园 幼儿教师 沟通技能 沟通是指一定的交流方式使双方彼此之间通达。在现实生活中,沟通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融洽交往,密切关系,促进工作的目的。教师的沟通技能已经被许多国家或地区列为教师的基本功,受到高度的重视。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也能够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特
2、别是在幼儿园,对我们幼儿教师来说,具有良好的沟通技能就尤为重要。幼儿教师的沟通技能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如: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幼儿教师之间的沟通,幼儿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幼儿教师与社区人员的沟通等等。在这里,我只浅析一下我对前两种技能的认识与理解,也就是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和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因为这两种技能是幼儿园里最为常见和重要的。经常我们在幼儿园能看见这样的现象,有的班级教师只需轻轻摇摇铃鼓或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孩子就能迅速的安静下来,孩子和教师融洽,家长支持教师的工作,班级开展什么工作都顺利,而在有的班级,
3、常规很差,教师要用很大的声音或动作才能把孩子安静下来开展活动,孩子之间爱动手打闹,不是你被抓就是他被挠,家长对老师有意见,常常到园长处告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呢?是有的教师的业务素质不过关吗?也许是但也不尽然!有的教师上课水平一级棒,可她带的班级家长就是意见多,有的教师教学水平中等,可家长和孩子却很欢迎她。其实这就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有的教师善于和孩子,家长沟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擅长交往,有的教师却不愿多和孩子或家长沟通,或沟通技能较欠缺,故而出现以上情况。 那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怎样来和幼儿进行沟通呢? 一、 我们要重
4、视非言语的沟通在幼儿园,这一沟通方式特别重要,其主要原因,一是对幼儿来说,动作比语言更容易理解。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搂抱、蹲下与幼儿交流、看着幼儿的眼睛、倾听他们说话的态度等等,远比语言更能表达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关心、爱护、肯定等。二是幼儿需要教师的身体接触,心理学实验表明,身体肌肤的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感到温暖、安全,清除紧张感等。例如:对新入园的孩子,我们亲切的拉拉他的手,抱抱他,甚至亲亲他,那么孩子就会较快的和你亲近,较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反之,你对他冷淡,对他的哭闹置之不理,让他感觉不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爱,那他就会哭闹很久,即
5、便不哭了也会对你没有感情,然后变得沉默,不愿入园。非言语沟通的途径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要持之以恒的用温情和爱对待孩子。另外,教师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也是沟通的重要途径。 二、 我们要利用言语沟通 教师与幼儿交谈,特别是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与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和理解。目前,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我们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常常存在一些问题:1、教师习惯自己讲、孩子听,孩子缺乏对自己的见闻、感受进行讲述的机会。2、教师在与孩子的谈话中,批评、否定多于表扬、肯定,指导、命令多于情感、经
6、验的交流分享。3、教师缺乏倾听的耐心。4、谈话多在集体活动中,懒于进行个别交谈。 要克服这些存在的问题,最根本是要教师转变观念,要把自己的权威地位转到与幼儿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地位上。在此基础上注意掌握以下的一些技能: 1、掌握引发交谈的技能。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敏锐的抓住时机,创造谈话气氛。 2、掌握倾听的技能。 3、掌握面向全体注意差异有针对性的谈话技能。教师不仅要和爱说话,聪明的孩子交谈,还更应该和内向不爱说话甚至口齿不清的孩子多交流。 4、要经常和孩子谈心。谈心是
7、在平等亲切的气氛中进行,在谈心过程中切记不要板着面孔训人而应尊重信赖孩子,以诚动人,借助情感的暖流达到教育成功的彼岸。 在幼儿园的工作中,还有一个对象是我们教师必须经常进行沟通交流的,那就是我们幼儿的家长。每到离园时间,家长们都会纷纷向教师询问孩子在园的情况。我想起了前段时间一位家长跟教师交流时的情况:面对家长的询问,教师一上来就是对孩子一顿批评,在她眼里孩子没有优点,缺点却有一大堆。这位家长听得面红耳赤,几乎喘不过气来。双方的关系也因此弄得很僵。对此,我感触很深:教师与家长很需要沟通,而真诚对话是最好的沟通桥梁之一。然而,为什么有的教师
8、三言两语就能让家长接受意见,而有的教师苦口婆心家长却不领情?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换位思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