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如何把握情境创设的契机.doc

信息技术下如何把握情境创设的契机.doc

ID:48608489

大小:4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6

信息技术下如何把握情境创设的契机.doc_第1页
信息技术下如何把握情境创设的契机.doc_第2页
信息技术下如何把握情境创设的契机.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下如何把握情境创设的契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信息技术下如何把握情境创设的契机在小学语文公开教学当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合适的情景,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到与文本的深入对话之中,深入的思考之中,合理的想象之中。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得到了升华,他们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也令人惊叹。这种教学无疑是高效的,省去了教师许多繁琐的语言,学生的收获也令人惊讶。这是什么原因呢?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应是支持学生的知识建构而不是灌输和训练知识的过程[1]。2011版语文课标也要求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

2、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2]。在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创设适当的情境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的最佳时机呢?笔者经过几年的课题研究和实践摸索,谈谈自己几点浅显的看法。一、情境创设在动情处。当小学生拿到一篇充满情感的文章时,只要他们认真阅读,肯定对课文中的一个词、一句话或一个情节有一定的情感体验。此时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恰当的情境便是深化学生情感体验的良好契机。2012年4月,我在含山东关中心学校上互惠交流课时有过切身的体会。我的授课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这是一篇感受爱和亲情的

3、文章,课堂上老师要讲解的知识点并不多,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生活中,真爱无处不在,真爱无痕。上课伊始,我充分给予学生感受文本的时间,与文本对话的时间。之后,我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真爱的理解。由于学生在文本中走了几个来回之后,所以很多学生有了想说的欲望。我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契机,并没有立刻让学生交流,而是悄悄地播放优美的《清晨》曲,用PPT展示课文插图和文字,让学生和我一起用情朗读父亲伏在母亲床沿边一段感人的场面。由于在这首动情的音乐和这段感人的文字的渲染下,学生一下子被这种真爱所感染,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如清晨

4、露珠般纯净的氛围。接下来我又出示一组图片:“爱是一种感恩”、“父爱如山”、“大手握小手”、“弯曲的脊背”、“地震中母亲的胸膛”、“游子身上衣”等并配上优美的钢琴曲。随后又出示一首小诗(配乐是《感恩的心》)老师深情诵读:爱是什么?也许是同学的一个搀扶,也许是老师的一个眼神;也许是清晨淡淡的阳光,也许是递来的一杯热茶;也许是一份思念和牵挂,也许是一个温馨的微笑……爱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爱是爸爸弯曲的脊梁;爱是我们今天的相聚,是照亮彼此心中的阳光……在这样的气氛渲染下,学生内心的情感如波涛汹涌,不吐不快,他们

5、被这种情感感染到了极致。于是课堂上涌出这样一些令人激动又让人沉思的话语:爱是一种奉献,是不求回报的付出;爱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爱是大手牵小手;爱是一种感恩,它遍布在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落;爱是生命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度过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爱是春雨,它滋润着世间的万物;爱是妈妈递来的伞,为我遮风挡雨;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是生命之源,没有爱就没有我们的生命;爱是甜蜜的,也是苦涩的......这样的发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是我们逼不出来的,也不是老师教他们这样说的,而是老师通过情景的渲染把他们内心的情感激发出

6、来的。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在学生的动情处能恰当地创设情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多元理解,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既让学生学有所得,又让学生得到心灵的陶冶,真正把文本中的文字变成自己的一种情感体验。二、情境创设在疑难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时让学生品悟一段文字时,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还比较少,他们对一些文字或语句理解有困难,体会不到位。此时如果我们借助多媒体技术,把一些难理解的词语、道理、微妙的情感等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加深了学

7、生感悟的深度。但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感悟。2013年1月,我在执教公开课《水乡歌》一课时,由于当时是二年级的城区小学生,对什么是“渠”、什么是“驳”不是很了解。我没有用语言去解释,而是出示了一段江南水乡风光的视频。学生一下子清楚地看到了江南水乡“千条河,万条渠”,“千只船,万只驳”的景象。学生对什么是“渠”、什么是“驳”不言而喻,也感受到江南水乡独特的迷人风光。学生通过画面也一下子明白水乡的景色特点:水乡水多、船多。此情此景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疑难,也让学生对水乡流连忘返。

8、在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时,学生对“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一句中的“望而生畏”有疑惑,觉得这一词用得太夸张了,难以理解。此时我出示多媒体课件(图、文、配乐朗读),创设这样一段情境: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用这样情境启发学生想象这株柳在高原风雪中,在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