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数学(全册第二版)教案.doc

三·上·数学(全册第二版)教案.doc

ID:48602826

大小:702.50 KB

页数:79页

时间:2020-02-26

三·上·数学(全册第二版)教案.doc_第1页
三·上·数学(全册第二版)教案.doc_第2页
三·上·数学(全册第二版)教案.doc_第3页
三·上·数学(全册第二版)教案.doc_第4页
三·上·数学(全册第二版)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上·数学(全册第二版)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时教案第一单元测量【教材分析】本单元共有7个例题及三个练习,建议用7~8课时完成。在本单元教学中应注意----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注重学生的操作实践,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生活与数学的联系。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1.毫米分米的认识例1让学生通过自己估计测量教科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引出“毫米”。从而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然后再学习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建立1毫米的的长度观念。例2认识分米的教学同样是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分组活动,用学生尺测量课桌的长。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2、测量。然后组织学生评价比较各种测量方法,最后达成共识:用10厘米一段的测量方法相对要简单些。在测量比较的过程中,也会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思考:有没有比厘米更大的单位,让我们的测量更简单些呢?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分米的概念。还要帮助学生建立一分米的长度观念,通过用手比划,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物来认识一分米。比如一个杯子的高,一张光盘的直径大约是一分米。来加强学生对一分米长度的认识。2.千米的认识这部分3个例题,使学生先认识千米再感受1千米,最后能够进行米和千米的换算。例3(千米的认识)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平时也许知道这个单位,但对1千米到底是多少还缺乏感

3、性认识。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千米这个单位的资料。让学生先向家长或书本了解有关千米的知识。课上让学生交流在生活中哪里用到千米这个单位,然后出示书中的主题图公路路标,再让学生发现图中的信息,进行汇报交流。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认识了千米之后,还要学生初步建立起1千米的概念。教材借助学校操场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给出千米和米的关系,非常直观,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例4及“做一做”是进一步让学生来感受体验1千米的长度。例5(单位的换算)3.吨的认识共2个例题:使学生认识吨,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4、。会进行吨和千克的换算。例6(吨的认识,吨和千克的关系)这个主题图是一个童话故事的情境,比较吸引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主题图中的童话情境,首先让学生自己发现信息,展开讨论,在解决能不能同时过桥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吨”的概念、吨和千克的关系。4.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是对第一单元测量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作为本单元知识的内容的整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米”“千克”“吨”等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你知道吗”利用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多举些生活中的例子。课上进行交流汇报。【重点难点】1、

5、使学生掌握单位间的换算关系;-79-张家界天门小学数学组编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时教案2、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3、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课时安排】7课时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重点难点】:重点: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突破方法:通过比画和量一量等实践活

6、动来突破。【教学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师:大家拿着崭新的课本学习,心里高兴吗?喜欢吗?那么估计一下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吗?(1)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2)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姓名长宽厚估计测量估

7、计测量估计测量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79-张家界天门小学数学组

8、编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时教案,只有6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