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材分析的理解.doc

对教材分析的理解.doc

ID:48572132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6

对教材分析的理解.doc_第1页
对教材分析的理解.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对教材分析的理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只有读懂教材,才谈得上用好教材。就中学历史教学而言教师既应对教材作学术意义上的解读,力求准确把握教材,把教材变成自己理解的历史,又要对教材作教学法意义上的加工,把教材变成贴近学生和课堂的历史。但是对教材进行点点考证,事事研究,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更反对那种经院哲学式的无争论。我们应该提倡实证精神,严谨治学,对教材中的某些史实和历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遵循史学研究和组织处理教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更要与时俱进,更新史学观念,转换历史视角,贴近学生,关注学法,注重科学,讲求实效,以求真知,悟通教材,这对于教师的发展和教学都是必要的和有意义的。

2、解读历史教材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动态生成的观点和方法解读教材。以动态生成的观点和方法解读教材,既是一种历史观和史学方法,也是历史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在具体操作上,一要关注史学动态,追踪学术研究成果;二要关注教材内容、史学观点的变化;三要关注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需要解读教材。当然,以动态生成的观点解教材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解释历史,必须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维护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历史是过去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历程和场面,本来就是鲜活的。一句话,历史和历史认识都是动态变化的,只有根据有关情况和需要调整方法和角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和方法解读

3、历史,不断赋予历史新解释、新内涵,才能使我们的认识不断接近终极目标,真正反映历史的本源,进而准确把握教材。例如,以往对洋务运动的认识和评价,主要从中国近代反侵略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这一根本任务出发,侧重强调其维护封建统治的一面和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事实。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以现代化史观重新审视洋务运动,可以认识到它是“中国近代化的一小步”,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一面。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与教学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地解读教材,用静止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看待中学历史教材是不可思议的。 第二坚持以人性的眼光解读教材。

4、 人类社会史是人的历史,是一部富哲理的教科书,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教师应以人性的眼光解读教材,发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把最能体现人性光辉的鲜活素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历史,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首先,应着力发掘人类永恒的价值观。如中国历史上的宽容和谐、诚信正义、仁爱中庸、天下为公等思想和精神;文艺复兴来形成的以肯定人、否定神为核心思想的人文精神;19世纪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念——自由、平等、民主,等等。其次,发掘利于对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的素材。历史是一面镜子,学生可以通过这面镜子,感悟人生世事。如中国古代的墨家和儒家强调

5、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同情,反对相互害。而那些实施暴政,漠视民生,草芥人命的统治者,最终都招致自己的灭亡。在20世纪,臭名昭著的法西斯分子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等人,发动侵略战争,践踏人的生命,结果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总之,凡是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人类文明成果和素材,都应该加以关注。 第三,坚持生产力标准、从多角度审视和评判历史。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评判历史现象进步与否,必须以生产力为根本尺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