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568733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6
《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孩子问父母的所有问题中,有两个最难回答:一个是性,一个是死亡。■人的一生也许遇不到地震或者空难,但痛失至亲好友却是生活的一部分。■美国儿童教育学家罗夫斯认为,如果孩子能在开诚布公谈论死亡的环境下长大,那么他对死亡会有较好的理解,不至于太害怕。近来马航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段时间,每个家庭或多或少地都会碰到与死亡有关的话题。爷爷去天堂什么时候回来?别人都有姥姥为什么我没有?人早晚都要死,现在死是不是更好……当孩子这样提问时,你是回避、欺骗,还是坦诚面对?如何跟孩子谈论死亡,家长的态度和认知非常重要,同时需要学习一
2、些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正面回答,不同年龄阶段需要不同方式心理学专家认为,3岁以前的孩子对死亡还没有明确的概念,4到6岁左右则知道人死了就不能吃、不能动,但会认为死亡是可逆的,死去的人还会回来;从六七岁起,孩子就已经有了一些死亡的概念;到10来岁的时候,孩子对于死亡就基本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北京市海淀区的心理咨询教师初晴认为,死亡教育在西方是小学就会开设的课程,但在中国却极度缺乏。通常我们认为死亡是人生的最后一站,人的生命完全局限在现今世界里,对死亡的恐惧却始终存在心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恐惧和疑问,需要不同的答复。初晴说
3、,一般来说,孩子第一次主动发问死亡问题是4到5岁之间,这时他们并不太懂这个词汇的含义,有可能把医院当作死的归宿,或者认为骨灰盒就是死的意思。当孩子提到死亡话题时,家长一定要认真倾听孩子的问题,简单明了地正面回答,只要满足了孩子想知道的那一点就可以结束谈话。家长可以借助宠物死亡的契机,借助有相关情节的电影电视、绘本作为谈话的载体,可以用反问的方法,如“你说呢?”“你认为人死了去哪里呢?”“你认为天堂什么样呢?”还可以通过孩子能懂的事例,比如花开花落,树叶枯荣,落花落叶化成泥土滋养生命,让孩子明白死亡是一个自然规律。初晴强调说,正面回答,
4、就是不要把死亡焦虑传递和强化给孩子。当孩子开始询问死亡、思考死亡的时候,不要否定孩子的感觉,如果父母感到焦虑不安,这种恐惧与焦虑的情绪就会传递给孩子。所以家长首先要直面和调整好自己内心的情绪体验,营造一个接纳、安全、宽松的谈话环境,家长表现得越自然、越接纳,孩子也就越容易接受。谎言隐瞒、过于美化都是误区“死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人生必修课,否认或逃避只会引起孩子不恰当的想像。只有正确地理解了死亡,才能学会尊重生命。”广州心灵之旅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李永华说:“要避免将两种极端的态度传达给孩子,一种是对死亡的极度恐惧,一种是不用怕死。”李永华
5、说,有的老人喜欢说“你真气死我了”、“你不听话我就打死你”之类的话,或者用鬼神来吓唬孩子,容易使孩子经常处于恐惧的情绪中,老人去世时,孩子容易误以为是被自己气死的,会产生心理阴影。可以用善意的谎言对孩子隐瞒亲人去世的事实吗?山东省滕州市界河镇徐营小学的刘勇老师说,自己班里有个留守儿童牛牛,几年不见的父亲回家时牛牛都不认识父亲了,但还是高兴地跟别人说:我也有爸爸了!没多久牛牛的爸爸因病去世,村里所有的人都不愿意让牛牛再次成为没有爸爸的孩子,于是统一口径:你爸爸去广东打工了!“现在这样骗他,以后怎么跟孩子说呢?”刘勇很困惑。用童话的方式让
6、孩子转移注意力呢?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烈军属子弟小学的许保明老师认为,孩子们经常看的动画片、小人书里关于死亡的话题层出不穷,生活中也常看见送葬的队伍吹吹打打的阵式。有的大人跟孩子说人死了就到天上变成星星,有的说人死了,就是不能说话,不能吃饭,不能玩,不能见爸爸妈妈……什么也见不到了。许保明就曾听到一个孩子问家长:“那他不是很可怜?”家长回答说:“是啊,很可怜的,所以,我们要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对不对?”初晴认为,对上小学的孩子再使用隐瞒和含糊不清的美化说法就不合适了。把死亡说得很恐怖、很纠结,或者很美好、很飘渺,都会让孩子信以为真。如果
7、孩子问:“妈妈,你会死吗?”家长要正面回答,但最好加上“要很老很老很老才会死”,既不回避问题,又不让孩子因为亲人受到死亡威胁而不安。作为多年的班主任,贵州省六盘水市四中的颜文老师认为,孩子们喜欢玩手机游戏,游戏里的人物经常可以死去后再活过来重新玩,“我很担心这会让孩子们产生死亡是很轻易、很美妙的体验。”颜文说,经常看到未成年人打架动刀伤人的新闻,也常听说有的学生被家长批评就以自杀来威胁,是不是这些孩子对死亡没有概念,没意识到人死了就再也活不过来了?向死而生,死亡教育是为了更加珍惜生命说到死亡话题对生命教育的意义,江苏省江阴市璜塘实验小
8、学戴秋飚老师认为,就像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的那句话“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只有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会想到健康的幸福”。戴秋飚说,直面亲人的亡故,感受失去亲人的伤痛,意识到亲人对自己的重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