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ppt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ppt

ID:48557469

大小:1.14 M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1-23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ppt_第1页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ppt_第2页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ppt_第3页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ppt_第4页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3.4种群和群落测试内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数学模型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种群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群落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关键词或主要知识点种群、种群特征、种群密度、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种群增长曲线(S型曲线、J型曲线)群落、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竞争、互利共生、捕食、寄生)、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生态位演替、原生演

2、替、次生演替、个体特征寿命、性别、年龄等空间特征种群密度(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种群概念特征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遗传特征数量增长规律(J型曲线S型曲线)(数学模型)群落群落的概念物种丰富度群落的构成群落中的种间关系(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寄生)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生态位概念和类型群落的演替内部因素影响因素外界因素(人为因素)种群密度迁移率、迁入率出生率、死亡率决定密度大小种群数量直接影响年龄组成预测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影响密度大小外界环境1、决定种群个体数目变动的关系图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3、-重要的科学方法(1)样方法关键: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使用范围: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2)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使用范围:活动范围大的动物(3)抽样检测法——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N(种群个体总数)n(重捕个体总数)m(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标记个体数)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N0为某种动物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种

4、群数量时间3、“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4、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种群数量123456100200300400K=375t/d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象大草履虫种群的K值是375个时间数量0时间数量0时间数量0捕食竞争共生5、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三、群落的结构特征(A)1、定义:生态学上把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

5、物种群组成的。物种丰富度2、特征:结构特征:垂直结构:群落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层分布。主要特征:镶嵌性原因:光照、地形、土壤四、群落的演替1、群落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B)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林乔木原生演替次生演替裸岩上的演替废弃农田上的演替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A):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群落+无机环境=生态系统生物圈(biosphere):地

6、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概念2、生态系统的结构(B)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阳光等植物鱼(动物)细菌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空气、水等生产者: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成分。(自养生物:主要为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寄生动物)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解者:细菌、真菌(1)生态系统的成分(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foodchain):各种生物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网(f

7、oodweb):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由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级: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各种生物的总和。食物链有五个环节——五个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第五营养级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B)起点: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途径:太阳能→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五营养级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第一、能量流动不是循环的而是单向流动的:从生

8、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第二、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林德蔓10%定律):传递率为10%~20%能量金字塔2、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