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557387
大小:325.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1-23
《1精细化管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聚成华企在线商学院精细化管理讲师:王家尧1研修课题背景——企业为什么要推行精细化管理?环境——什么样的企业适合推行精细化管理?基础——推行精细化管理需要什么样的准备?过程——企业如何推行精细化管理?规划——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有哪些步骤?2目录一.精细化管理简介(1)我国政府对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2)精细化管理(3)中国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三十年心得(4)中国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三个模糊认识(5)企业整体性利润增加的途径3二.现场管理理念的提升(1)精细化管理是赚钱的企业管理模式(2)精细化管理能彻底消除浪费和降低成本(3)精细化管理能体现真正效率和整体效率(4)精细化管理
2、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5)精细化管理是现地现物的改善,不是空洞的理论4三.应用精细化管理的15个工具进行生产管理优化(1)抓好现场规划,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2)推行“5S”,减少现场管理难度,提高现场管理效率(3)建立目视管理,打开现场管理黑箱,提高管理效率(4)推行全员改善,提高自主管理水平,实现持续改善(5)推行TPM,提高设备可动率,延长设备寿命周期(6)推行标准作业,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5(7)推行“人才育成”,提高操作技能,实现“人本管理”(8)推行“一个流”管理,改善作业环境,提高作业效率(9)提高销售信息准确性,保证生产计划的平稳度(
3、10)推行“自动化”,提高过程质量控制能力(11)推行少人化操作,降低生产成本(12)减少作业转换时间,提高生产效率(13)精益现场物流,实现多频次小批量配货(14)推行“准时化”生产,降低在制品储备,加快资金周转(15)实施战略采购,运用15种方法降低采购成本6四.对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认识(1)推行初期必经的四个阶段(2)推行不同阶段的启动时机(3)企业要持续推行应抓好的六项基础工作7一.精细化管理简介(1)我国政府对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我国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已经连续4年超过GDP的增长速度。2001年到2004年,中国能源消耗年平均增速为9.89%,2003年为13%
4、,2004年为15.2%。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速与GDP增速之比为0.5∶1,到了2003年达到1.3∶1,2004年更是高达1.39∶1。陈锦华说,“为了追求经济高速增长,这些年我们采取了高消耗.高投入的办法。在我们看来,多数企业或者大多数企业的工作是粗放的。”粗放的背后是巨大的浪费。8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鲍云樵:我国目前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4%,相当于发达国家20年前的水平。……每公斤标准煤创造的GDP仅为0.36美元,而日本为5.58美元,约是我国的15倍,世界均值为1.86美元;每年工业部门多消耗2至3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20%”。中国
5、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可采储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1%.4.3%和55.4%。9中国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20%;2004年GDP占全球的4%;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是日本的7倍,是印度的2.8倍;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气候相近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中国汽车生产过程中消耗为1.6吨油当量,美国只有0.9吨油当量;主要产品能耗比国外平均高40%;-原油消耗了全球的8%;-电力消耗了10%;-铝消耗了19%;-铜消耗了20%;-煤炭消耗了31%;-钢材消耗了30%;-水泥消耗了55%。我国的工业生产率占美国的3.3%.日本的5.6%.德国的8.3%.韩国的14.3
6、%。10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成本压力1.中国企业面临着市场价格不断下降的压力。2.中国企业面临原材料价格不断上升的压力。3.中国企业面临着内部成本虚低实高的压力。4.中国企业面临运营效率低下与发展速度过快的矛盾的压力。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的市场经济开始进入到买方市场状态,投资机会的边际增加量减少,投资收益率也逐步降低,企业间的竞争压力日趋增大。这时,企业所需要的就绝不是简单的投资判断,或一两个点子,而是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管理改善和管理现代化。在这种条件下,企业应当切实地改造旧有的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在减少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做到整条供应链的双赢。11转变生产
7、方式能最有效地降低成本“企业是节能的主体”,因为资源消耗的不断增长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压力最终要传导回到企业的身上。任何资源的消耗都必然与相应生产模式相伴随,它们通过企业特定的生产模式最终转化为产品并通过销售实现市场价值。因此,资源消耗与产品的最终价值和社会大环境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所以,企业要降低资源消耗就只能有两种选择:1.通过管理和约束(外在的方法),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消耗;2.在消耗必要资源的前提下,尽最大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而这两种选择实现的前提是企业意识.管理方式.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的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