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史中的儒家生态意识.doc

中国环境史中的儒家生态意识.doc

ID:48540932

大小:2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5

中国环境史中的儒家生态意识.doc_第1页
中国环境史中的儒家生态意识.doc_第2页
中国环境史中的儒家生态意识.doc_第3页
中国环境史中的儒家生态意识.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环境史中的儒家生态意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环境史中的儒家生态意识2012年09月05日14:09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5日第352期作者:陈业新浏览:198次我要评论字号:大中小    【核心提示】当前,对儒家生态意识在中国古代环境保护实践中的作用,学界认识不一。本文分别从儒家生态意识和古代生态保护诏令的颁布、生态保护法律的颁行、生态职官的设置等方面,对此做出回答。   儒学蕴涵着异乎寻常的生态意识,中国历史上有环境保护之实,为广大学者所认可。然而,对儒家生态意识在中国古代环境保护实践中的作用,学界认识不一。下面分别从儒家生态意识和古代生态保护诏令的颁布、生态保护法律的颁行、生态职

2、官的设置等方面,对此做出回答。  儒家生态意识与生态保护诏令的颁布  古代帝王保护生态资源作用的诏令,多是在儒家生态保护主张的影响下颁布的。据《宋史》记载,真宗曾下诏:“火田之禁,著在《礼经》,山林之间,合顺时令。其或昆虫未蛰,草木犹蕃,辄纵燎原,则伤生类……”清初《御选古文渊鉴》在注该诏中的“火田之禁,著在《礼经》”之《礼经》时,分别引用了东汉郑玄注《周礼》“火弊”之“火弊,火止也。春田主用火,因焚莱除陈草”和《礼记》“昆虫未蛰,不以火田”,说明真宗这一保护昆虫等生物资源的诏令,就是在儒家生态意识的直接支配下做出的。另《宋史》所载高宗绍兴二十年二月颁布的“禁

3、民春月捕鸟兽”诏令,也是受《礼记·月令》孟春“毋覆巢,毋杀”影响的产物。  《大清会典则例》载称,乾隆于七年诏云:“《周礼·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不独以农事为先务……故因地之利,任圃以树事,任牧以畜事,任衡以山事,任虞以泽事……如果园圃、虞衡、薮牧之职以次修举,于民生日用,不无禆益。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日繁,凡资生养赡之源,不可不为急讲……督抚大吏身任地方,所当因地制宜,及时经理……俾地无遗利,民无余力……至于竭泽焚林并山泽树畜一切侵盗等事,应行禁饬。”诏令反映两个问题:其一,清初因人口增长甚巨,国家人口压力较大,朝廷于是颁诏要求地方官员提高土地利用率。其二

4、,《周礼》中的山衡等官,主要职责与作用是管理和保护山泽资源。乾隆引《周礼》虞衡之职,虽然重点在于利用自然资源,但他同时又要求各督抚大吏“应行禁饬”地方“竭泽焚林并山泽树畜一切侵盗等事”,具有保护生态资源的意义。  至于执行情况,可以20世纪90年代初敦煌考古发现的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四时月令诏条》(以下简称《诏条》)为例来说明。《诏条》内容和《礼记·月令》所载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儒家典籍《礼记》中有关生态保护的记载,在西汉末年被汉廷作为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的诏令在全国推行。且《诏条》到达西北后,被地方官员书写在交通要道——悬泉置的泥墙上加以宣传,无疑有助于《诏条》

5、影响的扩大及其贯彻执行;同时,朝廷专派和中(仲)为使者,督察《诏条》在敦煌一带的下达、执行情况。试想,上述生态保护诏令在敦煌都能得到如此认真、严肃的对待,那么在汉廷控制力较强的内地郡县,地方官员和民众对有关生态保护诏令的态度当自不待言。  儒家生态意识与生态保护法律的颁行  传统中国虽然没有今天意义上的环境保护法,但古代以立法的形式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生态保护法律产生、发展过程中,儒学对之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第一,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对古代立法影响较为突出。有学者以《周易》为对象,考察了儒家“天人合一”哲学对古代法律的影响。儒家“

6、天人合一”观具有整体、系统思维的特征,认为天、地、人合为一体,彼此相关,密不可分。受其影响,人们认为法律作为人类社会现象的一种,也不能脱离天地万物而单独从人类本身考察,法律既要调整人际关系,更要把天地万物一并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处理好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在利用天地万物方面,人类要“节以制度”,合理保护自然资源。  第二,儒家生态保护主张被直接写入有关生态保护法律中,成为法律条文的一部分。其中最典型者,就是把《礼记》中的“时禁”等内容,形成律典文字。如秦律《田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和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的“春夏毋敢伐材木山林……燔草为灰”的规定,

7、就是《礼记》孟春“禁止伐木”、仲春“安萌芽,毋焚山林”、仲夏“令民毋烧灰”的内容;唐、明时期,不仅把儒家有关生态保护的主张写进律典,而且还进一步细化。如《唐律》“非时烧田野”条规定:“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长孙无忌等疏:“‘失火’,谓失火有所烧,及不依令文节制而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注云‘非时,谓二月一日以后、十月三十日以前。若乡土异宜者,依乡法’,谓北地霜早,南土晚寒……各须收获总了,放火时节不可一准令文,故云各‘依乡法’。”据此而知,其中“非时烧田野”就是《礼记·月令》的“时禁”之属;同时,律条中还有“非时……依乡法”注文,是对《月令》规定的进

8、一步发展。因为《月令》中的内容,是就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