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游褒禅山记》 (2).doc

读《游褒禅山记》 (2).doc

ID:48499702

大小:2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05

读《游褒禅山记》 (2).doc_第1页
读《游褒禅山记》 (2).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读《游褒禅山记》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游褒禅山记》写游记,除了记叙所见到的山川景物、人情风俗外,当然还可以写作者的感触,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说来,在游记中带一些抒情成分比较常见;借着记游发许多议论,而不失去游记体裁的文学意味,这却需要功夫。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做到了两样,它在千百年来是深深地为读者所喜爱的。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古文家,本来以写议论文见长。在这篇游记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不多写景物,而是尽量就他游览后的感触大发议论。在这篇六七百字的文章中,记游的部分和发议论的部分约各占一半。而在记游的部分中;几乎处处是为后面所发议论立下根基。后面发议论

2、的部分,都是回应前面。文章的结构很严密,通篇显出作者的精心安排。前半篇记游,文字虽然不多,但它却给读者清晰地描绘出了褒禅山的特殊风貌。它可以分为三个小部分。第一小部分写衰禅山的环境和它的历史。它写了褒禅山的得名,写到褒禅山的禅院,写到华山洞,还写出了从禅院到华山洞的远近距离。禅院与华山洞之间,“有碑仆道,其文漫天,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作者根据碑文考订了华山洞应作“花山洞”,显出了作者笔墨的闲暇。第二个小部分写华山洞的“前洞”,只写了四句:“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第三个小部分写“后洞”,这是褒

3、禅山奇险的所在,是它最值得游览的地方,描写比较多,“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几句,写出它的不寻常的幽深。作者写他游“后洞”时,“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大且尽。’遂与之俱出”。这一方面是叙述当日的游踪,一方面也是反衬了后洞的奇险莫测。以下对他当日的游踪还作了几句补叙。补叙出他们一行游后洞到过的地方,“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补叙出“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补叙出“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4、也”;补叙出他们出来以后,“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都是记的游褒禅的事,也可以说是本篇的正文。文字虽简短,描绘却较细。我们好像跟着作者从山中的禅院出来,行过一块仆在路旁的碑,游览了前洞和后洞。他在游前洞时,看到许多游客在那里记下了名字,知道到过的人很多。但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洞。游后洞时,要持火把进去,越往深处越难走,见到的景物也越奇。虽然作者没有具体描写它怎样奇,然而这却深深地吸引了读者。通过对洞中探寻的迫切心情,给了读者充分想象的余地。后洞的奇,他还有十分之九没有见到,留下一片懊悔。记游的事已经写

5、完,如果文章到此为止,也未尝不可。但是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他的打算就是要求从这件游览憾事中总结出一点教训来。“于是余有吸焉”一句,陡然一转,引起了后半篇的一番大议论。作者因此想到古代的学者观察天地山川和草木虫鱼鸟兽,往往能得到一些东西,完全是他们苦心探索、务求深入的结果。一般人只想走平坦的道路,只在近处盘桓,像游山的人大都只在前洞看看一样。他们不愿走到艰险和深远的地方去,可是世间的“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总是在“险远”的、人迹罕至的地方。要到“险远”的地方见识那些“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首先要立定志向;立定了志向,还要有能力

6、;有了能力,还要有毅力;在“幽暗昏惑”的地方,还要有所凭借和帮助,像游后洞时需要有火光照明一样。不要在能力还够使的时候就停了下来,徒然让人讥讪和遗下无穷后悔。这是作者在这次游山后所悟出的一个做学问的道理。这个道理不仅由于通过他的亲身经历说了出来,具有生动的形象性;而且语言也写得饶有韵味,委婉动人。这段文字的一个特点就是变化多,曲折多。“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是一个总的论述,是这一段文字的纲领。“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这几句具体结合到了这次游山的经历,然而

7、这还是概述,是承上文而来。“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里是一转。“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这里又一转。“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忘,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这里又一转。“然为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这里又一转。“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最后归结到作者在思想上的收获。句子的变化和转折那么多,是为了层层推进地发挥要说的道理。但它转得毫不费力。它在转折的地方都能巧妙地运用虚字,因此是那样圆转流利

8、,挥洒自如。然而它又是风骨道劲,笔力挺拔。这段文字和上面的记游文字相得益彰,和它在语言上运用得好是分不开的。作者在发完这些议论后,又回顾前面看到仆碑一事,最后还写了几句:“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又和学问的道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