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见的音乐 (2).doc

听得见的音乐 (2).doc

ID:48498040

大小: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05

听得见的音乐 (2).doc_第1页
听得见的音乐 (2).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听得见的音乐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看得见的音乐新课程标准首要提出:音乐教育应该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古语有云“眼见是实,耳听为虚”。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是用耳朵去审美。如何才能让音乐的美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把眼见的实和耳听的虚结合,让学生能看得见音乐。这是音乐审美教育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在我的欣赏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了一种理念:“音画”。如果“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

2、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在每节欣赏课中,我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场景,好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想象中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而音乐,是这幅美丽画面的载体。让学生根据音乐旋律的起伏,乐思的发展,来丰满,改变他们脑海中的画面。在此,老师已经不再是老师,而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们进入这美丽的音画世界里。在此,画面的美感,跟音乐的美感,缺一不

3、可。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要学生积极参与。所以我每次都会努力地想方设法给学生留下足够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如何在课堂中融会贯通虚实两种意境呢。欣赏课教学中,这也是我一直追求和学习的:首先,给学生以视觉画面的享受。美的享受更是令人向往,而眼睛又是最先接触外界的器官。所以在欣赏教学活动中,我给每位学生先以视觉美的享受。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在音乐想象的王国里自由翱翔。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有深有浅,不可能完全相同,因为音乐形象本身不同于视觉形象或文学形象。音乐形象只是描绘大致的情绪和图景,而不会做具体的细节描写。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

4、师,在给学生讲授音乐欣赏时,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各种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为丰富的联想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的增强、思维的活跃,会大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如:在欣赏苏伯特钢琴五重奏“鳟鱼(第五乐章)”时。我用PPT出示了视频:森林里的湖中,一群鳟鱼在里面游荡。运用小提琴演奏的鳟鱼主题作为背景音乐。接着,我用语言进行描述,给学生们讲小鳟鱼的故事。学生们自己在心里面也勾画出了一幅小鳟鱼快乐游泳嬉

5、戏的场景。其次,给学生听觉的享受。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所欣赏音乐的主题是尤为关键的。而音乐的主题又是作者的乐思,是整首歌曲的灵魂。我努力地创造优美的教学语言,多方位创造音乐欣赏意境,然后再出示鳟鱼的动态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闭上眼睛感受我用歌声来演绎他们刚才眼睛看到的鳟鱼画面。作为音乐教师,在欣赏音乐中应具有诗人的审美气质和语言组织能力。课堂上,教师应学会释放情感的智慧,以情带情,创造音乐欣赏的意境,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最后,便是“音画”。要把眼见的“实”和耳听的“虚”结合。利用鲜艳色彩、生动图像,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相互结合而富

6、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去。根据教学需要,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给学生们播放《鳟鱼五重奏》PPT出示背景为静谧的森林和平静的湖水。每次鳟鱼主题出现的时候,便有鳟鱼的形象进湖水中。这样,学生就能完全的看到音乐形容的形象,同时,也“看”到了音乐。怎样的音乐课才是精彩的,有一点可以肯定:精彩的音乐课能让学生受益匪浅、能够走进心灵深处,能够通过学生不断咀嚼回味最终成为其享用终身的一道心灵鸡汤。要表现音乐课堂的音乐性是一个非常艺术的过程,一个拿捏不当,音乐的美感就会被

7、破坏,音乐的魅力就会被淹没,所以,使音乐课堂具有音乐性,这是教师的一种艺术,一种方法的艺术,在实践课堂中,我越来越觉得要使课堂音乐性得到完美的体现,要创造这样一种课堂的艺术是需要多方面的精心设计策划,实在是并不容易的事情,这也是我接下来的音乐教学工作中需要探索和研究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