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反应.ppt

酸碱中和反应.ppt

ID:48465485

大小:759.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1-18

酸碱中和反应.ppt_第1页
酸碱中和反应.ppt_第2页
酸碱中和反应.ppt_第3页
酸碱中和反应.ppt_第4页
酸碱中和反应.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酸碱中和反应.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温故而知新酸碱指示剂与酸或碱的溶液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紫色的石蕊+酸变红+碱变蓝无色的酚酞+酸+碱不变色变红某浓硫酸槽罐车泄漏。救援人员正在用石灰粉稀释路面上的浓硫酸。新课导入工作人员为什么可以通过加熟石灰来处理泄露的硫酸,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想一想西秀区岩腊乡九年制学校 伍燕坤《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件(第1课时)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如何判断?2.猜想与假设:酸和碱之间能发生反应,并有水生成。3.设计实验方案。4.进行实验探究。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活动与探究玻璃片上有白色固体生成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吗

2、?方案一:取3ml稀NaOH溶液,滴加2滴酚酞溶液,振荡,再逐滴滴加稀HCl,请观察现象并分析。方案二:取3ml稀HCl溶液,滴加2滴酚酞溶液,振荡,再逐滴滴加稀NaOH,请观察现象并分析。方案三:取3ml稀NaOH溶液,滴加2滴石蕊溶液,振荡,再逐滴滴加稀HCl,请观察现象并分析。方案四:取3ml稀HCl溶液,滴加2滴石蕊溶液,振荡,再逐滴滴加稀NaOH,请观察现象并分析。活动与探究玻璃片上的物质是NaOH吗?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NaOH+HCl══NaCl+H2OHCl→H++Cl-NaOH→OH-+Na+HCl和NaOH在水中电离出离子H2ONaClNaOH+HCl==H2O

3、+NaCl化学方程式:•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酸+碱====盐+水•以下的反应均生成盐和水,它们是不是中和反应呢?•CO2+2NaOH=Na2CO3+H2O•Fe2O3+6HCl=2FeCl3+3H2O归纳总结结合刚才所学到的知识,你能写出HCl和Mg(OH)2、H2SO4和NaOH反应、H2SO4和Ca(OH)2的化学方程式吗?小试牛刀2HCl+Mg(OH)2===2H2O+MgCl2H2SO4+Ca(OH)2===2H2O+CaSO4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点吗?NaOH+HCl===H2O+NaCl2NaOH+H2SO4===2H2O+Na2SO4Mg(OH)

4、2+2HCl===2H2O+MgCl2Ca(OH)2+H2SO4===2H2O+CaSO4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NaCl和Na2SO4。此外由于NH4+的性质接近金属离子,所以像NH4Cl、(NH4)2SO4等化合物也是盐。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下面我们看几则资料:1.一块土壤酸性太强,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怎样降低土壤的酸性呢?2.酸性污水应如何转为中性?3.被蚊虫叮咬处肿成大包,这是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用什么溶液涂抹可消除肿痛?4.你了解治疗胃酸过多药物的成分吗

5、?它们的作用原理是什么?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蜜蜂被蜜蜂蛰后,用肥皂水清洗马蜂被马蜂蛰后,用食醋止痛止痒4、处理蚊虫叮咬1.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A.施用熟石改良灰酸性土壤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Ca(OH)2+CuSO4=CaSO4+Cu(OH)2↓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我会做题C2.食用松花蛋时常感到有涩味,是因为制作过程中用到了熟石灰和纯碱等原料。为了减轻涩味,可在食用时添加调味品,这种调味品最好()。A、食盐B、酱油C、香油D、食醋D1.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3.中和反应

6、的实质H++OH-→H2O本节收获2.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4.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作业布置教材65页第1题(3)、66页第5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