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doc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doc

ID:48452252

大小:170.5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1-30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doc_第1页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doc_第2页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doc_第3页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doc_第4页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1.3集合的基本运算一、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集合与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基础上来进行的,本节主要学习内容是集合并集、交集与补集的定义、符号和各自的求解,为以后学习函数的表示内容做知识准备。因此本节课在知识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集合语言作为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它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因而只有掌握和理解集合的基本知识,才能进一步刻画函数概念。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确定了以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集合并集、交集与补集的定义和各自的求解。培养学生类比、分析、归纳的能力,能使用V

2、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问题情境,归纳概括并集、交集与补集的定义;通过学习Venn图画法,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集合运算解决学生身边实际具体事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培养数学的敏感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上述教材的分析和学生已有知识的储备,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下:重点:交集、并集与补集的定义、表达方式和各自的求解,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难点:交集、并集与补集的概括和求解。二、学情学习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

3、数学基础,对集合有了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走向理论型发展。高中生好奇心强,渴望明白原理、知道方法,同时他们也希望得到平等的交流研讨,厌烦空洞的说教。三、教法学法1、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启发式引导法为主,问答式教学法、反馈式评价法为辅。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考,通过学习Venn图画法,培养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最终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学法新

4、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不仅关注教授学生的具体知识,更应关注教授学生学习的策略。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观察—归纳—检验—应用”的学习过程,启发学生学习思维,最终掌握知识。四、教学过程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五个环节。我会本着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展开。1、导入(3-5分钟):采用类比思想,在集合和实数之间关系相似的情况下,联想实数的基本运算,

5、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集合是否也能进行基本运算?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然后观察以下实例,探索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1)A={x

6、x是高一年级男同学},B={x

7、x是高一年级女同学},C={x

8、x是高一年级的同学}(2)A={x

9、x是有理数},B={x

10、x是无理数},C={x

11、x是实数}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出新知,通过生活中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2、讲解(20-25分钟):(1)并集的定义讲解在同学们对上述集合有一定的认识后,老师提出从集合元素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根据其共同特征,归纳概括并集的定义,此环节为本节

12、课的重点之一,教师可通过引导和补充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带引学生进行突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并集,记作AÈB(读作“A并B”),即AÈB={x

13、x∈A,或x∈B}教师给出定义后提出问题,怎样将这个定义理解透彻?让学生分析定义,指出需要抓住定义的重点,比如关键词:“所有”和“或”。在学习并集的定义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集的Venn图,观察重合那部分,让学生思考此部分所代表的元素有什么特征,通过学生的思考得出:在求两个给定集合的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教师采用板演的方式来讲解课

14、本例题4,,通过例题讲解,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记忆。(2)交集的定义讲解教师创设问题:A={2,4,6,8,10},B={3,5,8,12},C={8},集合A,B与集合C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出新的知识点交集。在学生了解问题中集合的关系后,教师让学生观察问题中集合的元素,并用引导和补充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带引学生得出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

15、x∈A,且x∈B}。教师给出定义后让学生观察交集的Venn图,并提示学生定义中“所有”,“且”两个关

16、键词,目的是通过Venn图和关键词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由于并集与交集的符号相似,为了避免做题时混乱。教师可以根据并集的符号开口向上,交集符号开口向下,教授学生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