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407806
大小:2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1-24
《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异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提纲:1、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含义2、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联系3、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区别4、案例分析5、注意事项与维权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异同一、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含义就业协议是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确定就业意向的依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协议需经过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就业部门同意和见证,一经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签字盖章,就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就业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订立就业协议应当遵循主体合法和平等协商原则。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
2、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具有三个法律特征:1、劳动合同的形式是一种协议,即当事人的合意;2、劳动合同的内容是有关劳动的权利和义务;3、劳动合同的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二、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联系1二者的主要当事人一致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主要当事人均为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就业协议虽然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签署,但学校在协议中仅作为见证方,不承担义务也不享受权利,就业协议的权利与义务均归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承受,劳动合同则明确只有两方当事人:毕业生、用人单位。劳动合同中所有的条款均由双方当事人在法
3、律允许的范围内达成,并用以规范各自的行为。2二者均归属合同范畴就业协议依据教育部颁发的部门规章和(合同法)签订;劳动合同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合同法签订。二者都符合合同的特征:是一种双方民事法律行为;以在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订立、履行都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3二者成立的主要目的均为保护劳动权益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设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毕业生在劳动关系上的合法权益。三、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区别1签署的时间不同就业协议一般在毕业生毕业前签订,保障毕业生顺利到岗就业;劳动合同一般在毕业生毕业后
4、签订,保障毕业生工作过程中的各项合法权益。2、内容不同 就业协议的内容主要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于将来就业意向的初步约定,如实介绍自身情况,并表示愿意到用人单位就业、用人单位表示愿意接受毕业生,学校同意推荐毕业生并列入就业方案,而不涉及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所享有的权利义务。劳动合同的内容涉及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工作内容、劳动纪律等方方面面更为具体,劳动权利义务更为明确。3法律依据不同处理就业协议引发的争议应引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处理劳动合同引发的争议则用(劳动法)来处理。4保护劳动权益的范围和力度不一致就业协议一般情况下仅确立
5、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以及解除劳动关系的违约金,适用于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学校三方之间,学校是就业协议的见证方或签约方,就业协议对用人单位的性质没有规定,适用任何单位;劳动合同则全方位地确立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合同终止等条款。只适用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与学校无关。5救济手段不同违反就业协议应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违反劳动合同则应向县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四、案例分析——————就业协议不能替代劳动合同今年5月,即将大学毕业的学生商某与
6、学校及某医药公司签订了一份就业协议书。约定:商某毕业后必须在医药公司服务5年,否则要赔偿公司1万元。7月,商某到公司工作后又与该公司签订了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3个月,在试用期内可以提前书面通知公司解除本合同,并在工作交接完毕后离开公司。2个月后,商某认为自己不适应这份工作,按劳动合同要求向公司提出书面辞职,而公司却以未交违约金为由不予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有关手续。无奈之下,商某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解除与医药公司的劳动合同。仲裁委认为,《劳动法》第16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
7、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根据上述规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签订就业协议时,双方尚未形成劳动关系,所签订的就业协议不是劳动合同。就业协议的功能在于确保协议一方当事人按照协议到约定地点工作,工作后应该签订劳动合同。就业协议条款没有得到劳动合同的确认,与劳动合同相冲突时,应以劳动合同为准。劳动合同中已对试用期内双方的权利义务作出了明确的约定,该试用期条款合法有效。仲裁委裁决:该公司应该为商某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各项手续,商某不必交违约金。五、注意事项与维权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时应当注意审查限制性条款、试用期条
8、款、工资、补助、奖金条款及违约金等方面的问题。针对侵犯自身就业权益的行为,毕业生应当勇敢地向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进行申诉并听取他们的处理意见,同时也可提交给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进行调解和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勇于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劳动权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