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376894
大小:56.3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2-03
《基层反映:国人审美水平亟待提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层反映:国人审美水平亟待提升 :国人审美水平亟待提升 现在中国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好,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可是国民的品味和底蕴却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匹配。表面上,是国民衣着品味不佳、素质有待提升;深层次看,则是影响了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一、审美的重要性 1、对个人来说:审美是一种品质和修养,一个审美能力低下的人不仅素养、品格不高,道德水准也会有问题。一个从小习惯于粗糙与邋遢,不知道得体与美好为何物的人,成年之后随手扔垃圾、随地乱吐痰便也不足为奇。缺乏审美能力的人,同样对生活会缺少仪式感和感知力,更难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在面对日趋激烈的生存竞争时则更容易急功近利、适得其反。
2、 2、对社会来说:审美水平普遍高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各方面都积极、有活力的社会。一个不懂得审美的社会,就会脏乱差,建筑不美,街道不美,整个城市也不会有韵味,同样,也涵养不出高素质的居民。 3、对国家来说:审美是一种历史积淀,前提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连续性。论美学输出,日本有无印良品,有优衣库,都是输出日本美学服饰搭配;韩国有强大的娱乐产业链。反观中国,我们有引以为傲的五千年灿烂文明和数不清的文艺佳作,但却没有几个拿得出手、可对外输出的文化产品,遑论品牌。 二、国人的审美现状 1、国人在国际上的形象有待提升。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站和应用的普及,流动不断加快,近些年,一些社交
3、平台上国人在国外的行为表现以及着装打扮也是被吐槽得越来越多。前段时间,吉林大学经济学教授李晓的一段演讲《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警醒了无数人。李晓教授说:“今天,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中国人的标准,基本上就是服饰与行为。相对于其他亚洲人,中国人的服装搭配比如衣裤、鞋帽、鞋袜等的搭配基本是不合体的,远远一看便知道是中国人,在亚洲人里韩国人喜欢穿着鲜艳,穿的素雅且搭配合理的多半是日本人。”而且,国人在国内外游览参观时,“到此一游”、破坏文物的行为也屡见不鲜,这些都给国人乃至中国的国际形象大打折扣。 2、消费品抄袭、山寨现象严重。由于国人整体审美水平不高,所以对一些低品位、低
4、审美的消费品的包容性特别高,从而助长了很多因规避版权问题而故意“丑化”产品的火爆,比如遍布全国大中小城市街头商店的摇摇乐和地摊上山寨名牌的卡通玩具。长此以往,国内便形成了包容粗糙的氛围,那些致力于创新的创意产品因为成本高,开拓市场便难上加难,最后便进入恶性循环,长远来看影响民族创造力的提升和国家品牌的培养。 三、提升审美水平的途径 1、着重加强青少年的审美。如果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各个领域获得知识与本事,那么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一个孩子如果有了良好的审美,不用家长要求他如何做,他自己就会在内心的驱动下,追求美好的东西,创造理想的生活。最好的提升审美的方式,就
5、是与美为邻。作为父母,应该时常带孩子去感受自然的魅力,审美在感官的激发下,自然会得到提升。审美与文学鉴赏能力也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从小培养孩子阅读文人佳作,也是提升感受力和表现力的最好方式。一线教师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承担着孩子启蒙教育的重任,要着重提升自身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厚积薄发,给予学生更多的审美方面的知识。 2、更大力度弘扬传统文化。一个人的文化自信就是对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的了解,包括它的文化、历史、艺术、科技等。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则是由无数这样的个体组成的气概,它于个人而言,是文化水平的素养,于国家而言,则是一个社会的审美风气,我们需要更多的高端艺术去引领这样的社
6、会风气,让它变成每一个人都可以触摸到的审美。要更大力度开放博物馆、文化馆、青少年宫和群众艺术馆等设施,鼓励大众走近传统文化,接受优秀艺术作品的熏陶,提升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水平。 3、大力鼓励创新创意。文化的产业化就是要将创意、创新出来的文化作品加工出来并加以推广传播,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审美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所以保护创新创意就是推动民族审美水平的提高。鼓励我们的文化创意产品走出guo门,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将中国文化符号传播出去,让中国文化符号变成外国人的文化记忆,从而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输出中国人的价值观,进一步争得国际话语权。 4、提倡“慢生活”。在现代商业社会中,
7、竞争日趋激烈,焦虑弥漫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使得大众被目的和欲望驱使,过度追求实用化,无暇去欣赏美,更没有主动提升审美水平的意识。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不是空谈,而是要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在一种焦虑的状态中自然没有办法去感受和欣赏美,只有尽力剔除一些不必要的追求和欲望,让生活慢下来,才能够发现美,与生活中的美对话,进而分享美、创造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