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第2章 特殊三角形期末复习(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2章 特殊三角形期末复习(含答案)

ID:48342781

大小:64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26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2章 特殊三角形期末复习(含答案)_第1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2章 特殊三角形期末复习(含答案)_第2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2章 特殊三角形期末复习(含答案)_第3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2章 特殊三角形期末复习(含答案)_第4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2章 特殊三角形期末复习(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2章 特殊三角形期末复习(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期末复习(二) 特殊三角形01  知识结构                   02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例1】 (萧山区期中)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1)若AC=BC,∠B∶∠C=2∶1,试写出图中的所有等腰三角形,并给予证明;(2)若AB+BD=AC,求∠B∶∠C的比值、【思路点拨】 (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等角对等边”判定等腰三角形;(2)利用“截长法”或“补短法”添加辅助线,将AC-AB或AB+BD转化成一条线段,通过全等得到线段相等,从而得到角相等、解:(1)等腰三角形有3个:△ABC,△ABD,△ADC,证明:∵AC=B

2、C,∴△ABC是等腰三角形、∴∠B=∠BAC、∵∠B∶∠C=2∶1,∠B+∠BAC+∠C=180°,∴∠B=∠BAC=72°,∠C=36°、∵∠BAD=∠DAC=∠BAC=36°,∴∠B=∠ADB=72°,∠DAC=∠C=36°、∴AB=AD,DA=DC、∴△ABD和△ADC是等腰三角形、(2)在AC上截取AE=AB,连结DE,又∵∠BAD=∠DAE,AD=AD,∴△ABD≌△AED、∴∠AED=∠B,BD=DE、∵AB+BD=AC,AC=AE+EC,∴BD=EC、∴DE=EC、∴∠EDC=∠C、∴∠B=∠AED=∠EDC+∠C=2∠C、∴∠B∶∠C=2∶1、1、(上城区期中)如

3、图,△ABC、△ADE中,C、D两点分别在AE、AB上,BC与DE相交于点F、若BD=CD=CE,∠ADC+∠ACD=104°,则∠DFC的度数为(C)A、104°B、118°C、128°D、136°2、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当∠A=40°时,求∠DEF的度数、解:(1)证明:∵AB=AC,∴∠B=∠C、在△BDE和△CEF中,∴△BDE≌△CEF(SAS)、∴DE=EF,即△DEF是等腰三角形、(2)∵∠A=40°,AB=AC,∴∠B=∠C=70°、由(1)知,△

4、BDE≌△CEF,∴∠BDE=∠CEF、∴∠DEF=180°-∠BED-∠CEF=180°-∠BED-∠BDE=∠B=70°、重难点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例2】 在Rt△ABC中,∠BAC=90°,BF平分∠ABC,∠AEF=∠AFE、(1)求证:AD⊥BC(请用一对互逆命题进行证明);(2)写出你所用到的这对互逆命题、【思路点拨】 由“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得到∠ABF+∠AFB=90°,又因为∠ABF=∠CBF,∠AEF=∠BED,从而转化为∠CBF+∠BED=90°,从而AD⊥BC得证、解:(1)证明:在Rt△ABC中,∵∠BAC=90°,∴∠ABF+∠AFB=9

5、0°、∵BF平分∠ABC,∴∠ABF=∠CBF、∵∠AEF=∠AFE,∠BED=∠AEF,∴∠BED=∠AFE、∴∠CBF+∠BED=90°、∴∠BDE=90°、∴AD⊥BC、(2)互逆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庆元县岭头中学月考)已知,如图,B、C、D三点共线,AB⊥BD,ED⊥CD,C是BD上的一点,且AB=CD,∠1=∠2,请判断△AC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A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1=∠2,∴AC=CE、∵AB⊥BD,ED⊥CD,∴∠B=∠D=90°、在Rt△ABC和Rt△CDE中,∴Rt△ABC≌Rt△CDE、∴

6、∠ACB=∠CED、∵∠CED+∠ECD=90°,∴∠ACB+∠ECD=90°、∴∠ACE=90°、∴△A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重难点3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例3】 如图,在Rt△ABC中,∠ABC=90°,点D是AC的中点,作∠ADB的平分线DE交AB于点E、(1)求证:DE∥BC;(2)若AE=3,AD=5,点P为线段BC上的一动点,当BP为何值时,△DEP为等腰三角形?请求出所有BP的值、【思路点拨】 (1)要证DE∥BC,可转化为证∠AED=∠ABC=90°,即证DE⊥AB,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推导得出;(2)△DEP为等腰三角形,存在三种情况:DE=EP,D

7、P=EP,DE=DP,结合勾股定理可求得BP的值、解:(1)证明:∵∠ABC=90°,点D是AC的中点,∴BD=AD=AC、∵DE是∠ADB的平分线,∴DE⊥AB、又∵∠ABC=90°,∴DE∥BC、(2)∵AE=3,AD=5,DE⊥AB,∴DE==4、∵DE⊥AB,AD=BD,∴BE=AE=3、①DE=EP时,BP==;②DP=EP时,BP=DE=×4=2;③DE=DP时,过点D作DF⊥BC于点F,则DF=BE=3,由勾股定理,得FP==,点P在F下边时,BP=4-,点P在F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