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议论文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满分训练(十五) 议论文阅读道德修养类一、[2019·朝阳区一模]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共7分) ①什么是美好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个体那里,人们会有不同的回答。对于一个个体和一个家庭来说,在金碧辉煌的厅堂里的一餐盛宴,小憩之后小啜一口咖啡,远眺前方的青山绿水,品味带着芳草醇香的空气……这样的幸福或许是美好生活的标志。不过,若是放眼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范围里,这样的幸福观就显得有些狭隘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思索美好生活的含义。②当谈到什么是美好生活时,我们首先想到的问题就是物质生活上的
2、富足。在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就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唯有实现了物质上的富足,满足物质层面的生存需要,美好生活才具有可能性。这意味着,尽管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美好生活等同于物质生活的富足,但是,倘若没有物质上的基本满足,美好生活便无从谈起。③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我们有必要重视一下我们生活幸福的外部条件——物质财富,但是千万不要对其付出过多的爱,因为你是财富的主人,不是财富的奴隶。”无论是古罗马的哲人,还是中国先秦的圣贤,他们都不会将物质上的满足视为幸福。相对于身体上的满足,相对于生活条件
3、的改善,古代的先贤们更看重精神上的伟大和恬静。因此,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成为中国士大夫们对生活方式的推崇,而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已经成为中国文人坚守精神追求的一个榜样。 ④然而,真正的美好生活既不能停留在最基础的身体和物欲的满足上,也不只是像颜回、苏轼一样仅拥有精神的追求,更应该是超越某个人或小群体,以兼济天下的胸怀,创造一个更公平、更和谐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绝不停留在堆金积玉的物质条件之上,也不仅仅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是彼此之间平等和谐,达到普遍的正义。这才是美
4、好生活的最佳方式。在这样的共同体中,我们才能理解范文正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尽管这个目标仍然十分遥远,但这确实是值得追求的美好生活。1.上面的文字告诉我们,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美好生活就是 。(2分) 2.根据上下文的论证过程,在第③段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2分)[甲]没有物质上的富足,不足以实现真正的美好生活。[乙]只有拥有物质上的富足,才能实现真正的美好生活。[丙]仅仅有物质上的富足,不足以实现真正的美好生活。3.结合你阅读过的名著
5、中的相关内容,说说你对“美好生活”的理解。(3分)二、[2019·通州区一模]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共6分) ①人类思想史自古就在追问“什么是好生活”“人应成为怎样的人”。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要回答这两个问题。②细读身边好人事迹,琐碎而平凡。但却因为其中蕴含着人性良知最美最深刻的“好人精神”而让人感动。毛泽东同志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中国好人的善行义举塑造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形象,并向社会发挥、传递着道德正能量。③古人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礼义廉耻,国之
6、四维,四维不彰,国乃灭亡”。每个人都有他的道德影响力。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们在行为判断和选择时,会自觉不自觉地参照他者行为。事实上除了国家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外,我们都或多或少地参照他人行为在生活,人们的价值观不同程度地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被改变或被塑造。④我们看到,历年评出的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已用各种形式培育生长了诸多“好人”团队和平台,如“好人联合会”“美德联盟”“爱心团队”“爱心网站”等。他们带动身边更多的人一起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国家社会奉献,发挥了他们的道德影响力,引发了更大的社会
7、道德力量。⑤好人做好事不是为了扬名,但一个有道德的社会应让好人好事尽人皆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新时代社会风气需要大力弘扬好人精神,营造扬善抑恶的好人文化。倘若力行道德的人得不到肯定,无德之人不受贬斥责罚。德行成为有德之人的重负,缺德成为无德之人的通行证,有德者默默奉献,无德者坐享他人奉献,这个社会就会陷入善恶不公的恶性循环,社会风气败坏,人性品质堕落。因此,树立好人榜样的同时,也要完善社会道德奉献与回报机制,让尊崇模范、礼遇模范、好人好报成为常态社会风尚,这同样也是培育全社会公民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⑥“高
8、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要 。这样我们的国家、民族、社会和人民,就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1.阅读全文,结合内容,将第⑥段横线处补充完整。(1分)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甲]第①段,作者借“什么是好生活”“人应成为怎样的人”的追问引出本篇文章的论题。[乙]第③段,作者阐述了好人好事的榜样力量以及在社会上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丙]第⑤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