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319824
大小:11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1-10
《文献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八章文献法文献法既是社会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又是使社会调查少走弯路的预备步骤。利用文献法,我们收集到的是第二手资料。第二手资料,当然它的价值比原始资料要低,还得分析其可靠性。但是,今天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特征就是信息共享。文献法使我们在利用信息方面跨越了时空限制。因此在现代社会研究中,它的地位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更何况,我们就是用问卷法、访谈法或观察法等搞社会调查,也无不是从文献资料开始的。因为在不占有前人的有关资料的情况下,是难以展开卓有成效的研究的。8.1文献与文献法一、文献及其要素文献就是人们用一定技术手段建立起来的储存与传递信息的载体,
2、其上有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纪录。文献有三个基本要素,即(1)有一定知识内容或信息;(2)有一定纸质或非纸质的固态载体;(3)有一定纪录手段。凡是在一定的载体之中记录人类的知识或价值判断或审美情趣的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都是文献。或者说,凡是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形式记录了人类的知识或价值判断或审美情趣的一定的载体都是文献。也可以说,凡是存在于一定的载体之中的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形式记录的人类的知识或价值判断或审美情趣,都是文献。由于文献是内容、形式和载体的三位一体,所以上述三个界定是等价的。二、文献法及其特点文献法,又称历史法,则是指
3、从前人或别人留下的资料中收集资料的方法。文献法收集的是文献资料,因此相对于其它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它体现出一些比较突出的特点:(1)没有时空限制;(2)没有反应性问题;(3)效率高、花费少。文献法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倾向性;(2)对路性差;(3)整理困难;(4)滞后现实。但文献法作为收集第二手资料的方法,它的最大缺点在于,其可靠性难以评估。三、文献资料的种类文献调查依据的是文献资料。文献资料的种类繁多,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l根据文献的加工程度,文献资料可分为一次文献和多次文献。l根据文献的来源,文献资料可分为公事文件、宣传性读物、私人性文件三种。l根
4、据文献资料的形式,则可以将文献资料分为文字文献、统计文献、视听文献。近年来,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带来数字化革命,上述各种文献形式都可以以“电子出版物”的形式出现。“电子出版物”是将文字、声音、动画等信息数字化以后存储于磁盘上或光盘上。从信息记载和传播的角度来看,它们可看成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纸张”。互联网被付诸广泛应用后,层出不穷的“网络文献”6开始为知识人所青睐。在网络环境下,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只需几秒钟即可得到所需的文献信息,纸质文献对此望尘莫及。8.2文献资料的收集一、文献调查的意义一般来讲,课题选定之后,社会调查研究都是从文献调查开始的。文献调查的意义,首先就在于
5、它能够使我们的研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文献调查是任何一项社会调查研究的初始工作,也就是文献回顾(即查新)。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可以单独用文献法来做一个课题,完成一个特定项目的研究,那么资料应该怎样收集呢?所谓文献调查,实际上是一种文献资料收集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步骤是:检索、浏览、筛选、阅读、记录、鉴别。二、检索搜集文献资料,首先要把它们查到。常用的查找文献的方法有以下三种:(1)工具法;(2)追溯法;(3)循环法。三、浏览浏览,通俗地讲,就是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普遍地、粗略地翻阅一遍。通过浏览,使自己对搜集到的文献有个初步认识或大致了解。在浏览文献
6、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速度要快;(2)善于抓要点。四、筛选所谓筛选,就是在浏览的基础上,根据调查目的的需要,将数量众多的文献分为必用、应用、不用等几个基本部分。也就是将众多的文献进行“排队”。·筛选依据筛选依据。即文献中有用信息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优劣。我们把那些与调查课题有用的信息称为有用信息。哪些文献包含的有用信息数量最多、质量最高,我们在排队的时候就把它们排在最前头这个显眼的位置上,称之为必用信息。数量和质量次之的信息我们把它们排在必用信息的后边,称之为应用信息。随后依次为可用信息和不用信息。·筛选关键筛选的关键在于,善于比较。·筛选顺序筛选顺序因个人习惯或实
7、际情况而定。当手头资料比较多时,你可以先从大量文献中筛选出可用文献(淘汰掉的是不用文献),再从可用文献中筛选出应用文献,最后从应用文献中筛选出必用文献。当手头资料比较少时,你可以按照另一种顺序进行筛选,即先选出必用文献,再选应用文献和可用文献。如此分明的层次,会让你对搜集到的所有资料有一个清晰的认识。6五、阅读无论是浏览还是筛选,都是走马观花式的收集文献。真正要从文献中摘取有用信息,还是需要进行认真的阅读。阅读文献也是有技巧的:(1)先读文摘,后读原文;(2)先读综述性文献,后读专题性文献;(3)先读现刊文献,后读过刊文献;(4)先粗读,后精读。六、记录许多人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