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苏教版《史记》选读《屈原列传》3课时第1课时 学案

2015-2016年苏教版《史记》选读《屈原列传》3课时第1课时 学案

ID:48318137

大小:1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01

2015-2016年苏教版《史记》选读《屈原列传》3课时第1课时 学案_第1页
2015-2016年苏教版《史记》选读《屈原列传》3课时第1课时 学案_第2页
2015-2016年苏教版《史记》选读《屈原列传》3课时第1课时 学案_第3页
2015-2016年苏教版《史记》选读《屈原列传》3课时第1课时 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5-2016年苏教版《史记》选读《屈原列传》3课时第1课时 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5-2016学年苏教版《史记》选读《屈原列传》3课时第1课时学案【课型】新授课【学案序号】【使用日期】【学法指导】《屈原列传》虽属史传文章,但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的爱憎和褒贬的感情。我们学习这篇列传,要把精力用在议论部分,即把评介《离骚》、就怀王客死于秦抒感、与渔夫对话等三处作为研读重点,看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三处议论来揭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3.情感态

2、度与价值观: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学习重点】   屈原的不幸遭遇和历史事实,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爱国精神(第三段)。【学习难点】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特点。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及相关知识见《伴你学》第24页。2.诵读全文,并正音,完成《伴你学》第25页“基础积累”1题3.疏通课文完成《伴你学》第25-26页“基础积累”2-5题合作探究一、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划分层次,概括每层主要内容。明确:本文通过记述屈原的生平事迹,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所起的重大作用,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

3、正直的品德,同时也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气和叹惋之情。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介绍并高度评价《离骚》。第二部分(4~10自然段)屈原被罢黜到被放逐的历程;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屈原投江自尽;屈原死后影响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讨论一:课文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左徒:楚官名。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国王左右参预政

4、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职位。) “王甚任之”的原因:  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  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明、娴,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两句状语后置。)讨论二: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争宠而心害其能”。才能杰出,蒙谗见疏。按:“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一句有两种理解。一是:“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改动,屈平不赞同”。一是:“上官大夫看见了想抢过去(看),屈原不给。”讨论三:

5、屈原为什么作《离骚》?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离骚》的?(1)分析: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馆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疾,恨,痛心。四句中的“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这四个主谓短语都是“疾”的宾语。(2)分析:解题、离骚者,犹离忧也成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内容: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风格: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检测评价翻译下列语句: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

6、,应对诸侯。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2.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原痛心怀王不能听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谗言和谄媚之辞蒙蔽了聪明才智,让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4.明道德之广

7、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附:文学常识1.司马迁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前90),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学问广博。汉武帝即位,谈为太史命,临终时嘱咐司马迁继写史书。父卒三年后,司马迁继父任太史命,开始在“金匾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

8、史资料。二十岁时,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并到庐山和会稽考察传说中的“禹疏九河”等遗迹,经院水和湘水流域,凭吊屈原沉水的汨罗江,在曲阜,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回长安后任郎中。三十五岁时二次出游,广泛地接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