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室内音质设计(2).ppt

第4章 室内音质设计(2).ppt

ID:48237096

大小:2.38 M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1-18

第4章 室内音质设计(2).ppt_第1页
第4章 室内音质设计(2).ppt_第2页
第4章 室内音质设计(2).ppt_第3页
第4章 室内音质设计(2).ppt_第4页
第4章 室内音质设计(2).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4章 室内音质设计(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章室内音质设计4.1室内声学原理4.2室内音质评价标准4.3大厅容积的确定4.4房间的体型设计4.5混响时间设计4.6电声系统设计4.7各类厅堂的音质设计4.4体型设计作用:——直接关系到直达声分布;反射声空间和时间分布;是否有声缺陷。——体型设计是厅堂音质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体型设计的方法——声线法又称虚声源法。由于大厅堂尺寸远远大于波长,主要考虑声反射,故大厅堂可用声线法进行体型设计。几何声学法考虑声反射,忽略声音波动性(声绕射)。将大大简化分析工作且很大程度上符合实际。1、体形的确定方法:声线法,又称虚声源法目前厅堂音质设计初期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将声

2、源配置在演员主要表演区——距大幕线2~3m,离舞台面1.6m。把听众席区域AB和在台口处顶棚起始点P按建筑设计要求确定(P点按便于获得早期反射声来确定)就可求出从台口开始的一次反射面的倾斜角度,以使反射声分布于整个AB区域。几何作图(1)首先,自S和A分别引直线经过P,求SP和AP延长线夹角的等分线,该等分线向右的延长部分即为所求的顶棚倾斜面。在AP延长线上,量SP等长,得到虚声源S’,连接S’B与已求出之分角线交于Q,PQ即为所需长度。为使大厅后部座席有更多的一次反射声,如同图中CB区域,可由Q继续用同法作图,连CQ线并延长,求出CQ延长线与SQ夹角的等分线,

3、进一步找到虚声源S”,连S”B与等分线交于R,则QR即为可使声音反射到CB区域的反射面。几何作图(2)几何作图(3)二、体型设计的原则当大致地确定了大厅的有效容积后,将进行大厅体型设计——音质设计的重要方面,对确保大厅音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大厅体型设计主要包括直达声、近次反射声的控制和利用;声扩散和防止音质缺陷等。设计中常会遇到许多建筑功能与艺术处理上的矛盾。因此,必须掌握确保音质的基本准则,结合建筑设计各专业的要求灵活而又细致地加以贯彻。4.4.2.1充分利用直达声,以保证直达声到达每个观众。直达声对响度和清晰度有最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地从体型设计上考虑充分地

4、利用直达声。对厅堂音质设计而言,体型设计首先应使直达声不受遮挡,能到达每一位观众。要考虑到声源的指向性,大厅不宜过宽,特别是大厅的前部不宜过宽。大厅地面应有足够升起,以避免过度掠射吸收及观众的相互遮挡。一般能满足视线要求也就能满足声学要求。1、缩短直达声传播的距离直达声的强度随传播距离而衰减——确定厅堂平面形状时,不要把听众席拉得太长。——控制纵向长度如:—个矩形平面的厅堂,不如一个容纳同样人数的扇形大厅能使观众更接近声源;当一层平面的听众延伸得太远时,可将部分听众设置在二层或三层楼座,以保持较小的直达声传播距离。小于35米1500座以上设楼座2、避免直达声被遮

5、挡和被听众掠射吸收直达声被厅堂的柱子、栏杆、前排听众所遮挡、高中频声能会损失很多,应当避免。但如果听众席地面起坡太小,直达声从声源掠过听众的头顶到达后部听众,声能将被大量吸收。因此前后排座位升起应不小于100mm。——起坡3、适应声源的指向性声源所发的高频声指向性很强,为了保证清晰度和音色的完美,厅堂的平面形状应当适应声源的指向性。使听众席不超出声源的前方140°夹角的范围。——长的平面比扁宽的平面有利。平面形状观众席设楼座和地面起坡4.4.2.2争取与控制好近次反射声,以保证近次反射声的分布。近次反射声又称前次反射声或早期反射声,指直达声后50ms内到达的反射

6、声。——对于增加直达声的响度和提高清晰度都有重要作用。争取较多的早期反射声并使其均匀分布,是厅堂体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体型设计应争取和控制早期反射声,可利用几何声学作图法,可检验大厅反射声分布及延迟时间,或进行大厅反射面设计。(顶棚剖面和侧墙反射面设计)几何作图法1、平面设计:(1)矩形(窄长形平面)特点:a)当规模不大时,由于平面较窄,侧墙一次反射声能较均匀地分布于大部分观众席。b)当规模较大时,侧向反射不利,可利用台口(前部侧墙)进行改进(倾斜)八字形使之成为钟形平面。(2)扇形平面特点:前区具有相当大部分座位缺乏来自侧墙的一次反射声,来自后墙的反射声则很多

7、,且弧形后墙易形成声聚焦; 但可使大部分座位靠近舞台布置。多用于剧场、会场(表演性)的厅堂。改进:利用顶棚给多数观众席提供一次反射声;侧墙可以做成折线形,以调整侧向反射声方向;后墙宜扩散或吸声处理以消除声聚焦。基本平面形状(3)六边形平面特点:第一次反射声易沿墙反射,厅中部缺乏一次反射声。改进:同扇形即改变侧墙倾角。 (4)圆形或椭圆形平面特点:第一次反射声易沿墙反射,厅中部缺乏一次反射声;弧形墙面易形成声聚焦。改进:把侧墙做成锯齿形,使反射声达到中前部;后墙宜扩散或吸声处理以消除声聚焦。建筑师部可保持所需建筑形状,内部空间根据声学设计。平面形状及声学处理方法2

8、、剖面设计(顶棚设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