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晚练7 诗歌鉴赏.ppt

晨读晚练7 诗歌鉴赏.ppt

ID:48224240

大小:925.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1-18

晨读晚练7 诗歌鉴赏.ppt_第1页
晨读晚练7 诗歌鉴赏.ppt_第2页
晨读晚练7 诗歌鉴赏.ppt_第3页
晨读晚练7 诗歌鉴赏.ppt_第4页
晨读晚练7 诗歌鉴赏.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晨读晚练7 诗歌鉴赏.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晨读晚练七望远行李璟诗词鉴赏望远行 李璟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余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从构思上看,上片是实景,分室内与室外两层。由外而内,依次展现。李璟毕竟是代人写愁,并没有真切的苦闷,因此词的意象色彩鲜明亮丽,不像李煜后期的词作色彩总是那么灰暗沉重。下片是虚拟,空间转换大开大合,构成辽阔的意境。李璟生长富贵,词也带有强烈的富贵色彩。像碧玉、锦绣、黄金装点出的豪华气派,似乎与普通征夫思妇的身份不太协调,而带有他自身生活环境的烙印。不过晚唐五代词不管是写平民还是写贵族,都是把居住环境

2、写得富丽堂皇。炫耀富贵,是五代词人普遍追求的审美风尚。李璟此词正是这种时代风气的体现诗词鉴赏望远行 李璟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余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1)上阕前两句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3分)点明季节,用春光的明媚反衬氛围的冷清,暗示思妇落寞的心情。(3分,每点1分)补充细则:(1)“点明时间”、“点明地点”这一类不具体的说法,不给分;具体描述了景和情,得2分;“乐景衬哀情”、“反衬”或“对比”给1分;仅答“渲染凄清的环境”不给分;“为下文抒发孤寂思念之情”给1分;仅仅答“为下

3、文抒情做铺垫”不给分。诗词鉴赏望远行 李璟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余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2)请赏析“辽阳月,秣陵砧”的妙处。(4分)辽阳征夫对月思乡,秣陵守妇砧上捣衣,虚实结合,传达出相思之情,并巧妙暗示季节的更替。(4分,画面描述2分,各1分;点出手法,1分;情感,1分;暗示更替,1分;后三点答出任两点即可)诗词鉴赏望远行 李璟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余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3)“黄金窗下忽然惊”

4、一句中“惊”字蕴含了哪些情感?(3分)对丈夫久征归来的惊喜和年华老去的惊讶。(3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全得3分)晨读晚练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颈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

5、有力的衬托作用。第三联从写“晓战”到抱鞍眠,极概括地写出了边塞整日行军作战的情景何常备不懈的紧张军旅生活。“抱”字更突出地表现了紧张状态,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就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简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晨读晚练十【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答案】借代,反问【解题指导】“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粉黛”在课文中有注

6、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与“笙箫”类似的有“丝竹、胡琴、羌笛”大诗句中常代音乐。分析:修辞手法鉴赏题的格式是:手法界定+作用分析,掌握了这个格式后,首先要界定修辞,然后要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千万不能泛泛而谈。(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

7、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惜余春(踏莎行)贺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江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西曛:斜阳 (1)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由惜春到思归再到怀人。(2)后人评价“春归不解招游子”有“无理之趣”,请对此作简要分析。(3分)“春归”本是自然现象(1分),词人埋怨春弃己而独归是“无理”的(1分),但无理却有趣,借此把游子思归之情表达得委婉、深挚(1分)。(3)请简

8、要赏析“鸳鸯俱是白头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